舟山市治水治污工作动态2022年第18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10-09 16:21 浏览量: 字号:[ ]

本期导读

▲舟山市治水系统召开“五水共治”工作推进会议

▲舟山定海:“五山水利”工程打造防洪排涝样板

▲普朱管委会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找寻查挖”问题整改

▲简讯二则






舟山市治水系统召开

“五水共治”工作推进会议


9月28日上午,我市治水系统组织召开2022年度“五水共治”工作推进会。市治水办副主任洪志标作部署讲话。各县(区)、功能区治水办负责人,市治水办全体人员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查找各县(区)、功能区治水办自身不足,补齐工作短板,并对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动员各地各部门全力完成“五水共治”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并努力争先进位。

会上,各县(区)、功能区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分别发言,汇报了各地“五水共治”“找寻查挖”、“零直排区建设”等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强调在下阶段工作中,将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力以赴抓好“五水共治”相关工作。

市治水办各业务组长汇报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上报2个“五水共治”实践窗口和3条精品路线经省治水办调研,均取得不错反响。各地高度重视“污水零直排”项目推进,加快落实建设,及时更新问题整改销号信息,将工作进程按时上报,第一时间掌握相关动态。下一步,省简报及微信公众号报送方面,各县(区)、功能区仍需努力,尽快实现“零”突破。

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朱洪兴强调,现在距离年底将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要实现各项工作任务圆满收官,歇不得气、减不得压、慢不得步。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创建特色工作亮点。特别是海上环卫机制,各县(区)、功能区应多试点展开,分享经验成果。此外,还应做好上传下达,加强帮扶指导,加强综合协调和上下沟通,明确具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对标对表,攻坚克难,提质增效。

最后,市治水办副主任洪志标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绿水青山是舟山的一张金名片,通过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和市级督查互查,暴露出各区块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要在整改中提高认识、增强合力、争先进位,展现舟山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独特韵味。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争先进位。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各级治水人应抱有强烈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对表对标省里考核要求,勠力同心,努力打好翻身仗,共同推动全市“五水共治”业绩争先进位。

二是聚焦问题短板,加强统筹协调。罗列问题清单,理清工作短板是治水治污工作推进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可以积极发现漏洞进而督促整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还需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做好规划,全面提质扩面增效,发挥治水办综合协调作用。

三是加强监管指导,形成社会合力。治水治污,光靠提升硬件设施还远远不够,日常管理必须到位,相关部门监管要紧跟步伐,承担起日常巡查的责任。否则将事倍功半、工作成效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各级治水办要多与省里沟通交流,了解实时动态。也要多走访,通过实际调研,对工作推进有困难、有难度的地区进行指导帮扶,对责任单位进行督办、约谈,将工作落到实处。

(市治水办)




舟山定海:“五山水利”工程

打造防洪排涝样板


从2019年起,作为“五水共治”重要组成部分,定海实施以“五山水利”工程为核心的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并将截洪渠施工便道改造成空中生态绿廊,改善生态环境。除了统筹实施山腰截洪、水库联网调水、河道强排、智慧治水等措施,定海区谋划做好“水利+”文章,让市民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共享生态共富红利。

谋定后动,畅通防洪排涝“大动脉”。古城定海南面滨海,五座山丘——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自西向东环抱城区。近些年,随着定海建设发展,城区防洪排涝短板、痛点屡屡显现,超常暴雨和极端恶劣天气,给定海城区带来大面积洪涝灾害。

2019年汛期,定海连续3次遭受强台风强降雨袭击,正面登陆舟山的台风“米娜”造成城区大面积洪涝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转变治水思路,剑指防涝痛点。“上游拦蓄能力不足,中间河道蓄水能力差,下游出海口行洪能力弱。”总结城区防涝短板时,定海决心实施中心片区排涝提升工程,即“五山水利”工程,投入约9亿元,从202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进一步提升主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工程按照2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采取“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的综合治理方式,构建立体式防洪排涝体系。

“上拦”——沿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五座山体新建长约13.2千米的截洪渠,拦截上游山体来水至城北水库、红卫水库或直接外排入海。

“西调”——在红卫、城北、虹桥三座水库之间新建总长约2.6千米的联库分洪隧洞,并配套建设一座14.4立方米每秒的城北水库提升泵站,疏导北片山丘洪水,调蓄分洪进入虹桥水库,减轻城区防洪压力,有效提高本地水资源利用率。

“中提升”——在城区中心片区新建3个强排泵站,配套建设总长约3.8千米地下压力涵管,可以不受外海潮位影响24小时行洪,大大增强城区内部应急排涝能力。

“内循环”——围绕打通地下管网排水瓶颈,依托城市主要道路,重新铺设总长30公里大断面箱涵与管道相结合的主干排水网络,配套推进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改造扩容,促进雨水收集、输送、排放高效衔接。

便道变绿道,成就山海之美。“五山水利”工程在设计之初,还别出心裁地将开挖截洪渠时的临时便道打造成城市空中绿道——东海云廊。

2021年10月和2022年5月,东海云廊东山段和竹山段分别对外开放,用山间绿道的方式将“城市、山体、海岸、海湾、海岛”五大界面有机串联,沿路植入具有定海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特征的人文设施,“五山水利”从此拥有“兼山海之胜,融文化之美”。

立体布局,绿道脚下有“玄机”。今年6月,定海城西利民闸附近,一台挖机趁着海水退潮将最后一节排水涵管安装完成,至此,该段总长2.2千米的截洪渠以及地下涵管实现全线贯通。

从1840广场走上东海云廊竹山段,透过一处消力井平台的玻璃,“五山水利”工程“上拦”系统中截洪渠的工作方式一目了然。在尽量减少生态破坏的前提下,沿山挖沟,把山水引至别处。围绕五座山丘,“五山水利”工程新建总长13.2千米的截洪渠,可拦蓄70%的山丘汇水,拦截的水一部分直接排入海,一部分进入城区上游水库,还有一小部分进入城区河道,有效缓解强降水给定海城区防涝带来的压力。

长岗山一带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山上天然形成的多处溪坑水顺流而下。有别于工程其它4座山体依山而建截洪渠的设计理念,长岗山段施工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水系,并设置生态补水池,实现生态平衡。

在分洪引流上,长岗山段使用了体积更大的箱涵。这里浇筑了一段宽超过4米,起始高度2米,总长3.8千米的箱涵,可蓄水3万立方米,堪称一座小型的“流动水库”,今年底可正式投入使用。

平时过水,汛时引水,箱涵融入了诸多创新理念。箱涵平常处于“沉睡”状态,遭遇强降雨时候开启箱涵闸门,关闭管道闸门,上游来水分洪引流至城北的红卫水库,并通过定马公路下的另一处箱涵引向城北水库和虹桥水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为了确保红卫水库的运行安全,箱涵的侧边闸门开启,引导水通过老的溪坑进入城区,再用强排泵站排入海。如此一来,进入定海城区的水量大幅减少。

截水引流,“上拦”效果初现。定海环南街道东山社区东侧临山,以往台风光顾时,山下的道路、居民区经常因山体下来的水量太大而出现积水。去年台风“烟花”带来强降雨,建成投入使用的东山段截洪渠工程将山上的雨水从半山腰引流入渠,通过青垒头闸外浦道排入海里,使东山路附近居民区免受水淹,以往的“必淹之地”东山隧道路段,也看不到严重的积水。

今年9月14日,强台风“梅花”登陆舟山时,尽管东山路暂时出现过30厘米左右的积水,但在“上拦”“中提升”工程的拦截和疏导下,1小时左右就退去。

东水西调,库库连通“化害为利”。小流域治理,上游拦蓄能力是防洪关键。定海城区上游却面临集雨面积大,水库库容小的现实。

城北水库正常库容11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达4.7平方千米。空库情况下,一次性降雨达到230毫米,城北水库就要溢洪,影响下游城区排涝。而2千米之外的虹桥水库是一只“大水缸”,库容达1015万立方米,却因“少水”常年半库运行。

为破解小水库装不下,大水库“喂不饱”的矛盾,“五山水利”实施“西调”工程,在虹桥、城北以及体量更小的红卫水库之间新建两条分洪隧洞。借助虹桥水库库容大的特点,将城北水库、红卫水库及周边上游山体的来水分洪至虹桥水库,大幅减少进入城区的水量。排泵站启用后,每小时可将5万立方米左右的水分洪至虹桥水库,仅一天就可以完成整座城北水库水排放,大大加强了预排预泄以及强降雨过程中的分洪作用。

今年1月25日,城北水库分洪隧洞实施首次爆破作业,正式进入爆破开挖阶段。一天3次爆破,两头同时掘进,工程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加快推进。7月15日,红卫水库至城北水库隧洞全线贯通,预计西调工程今年将实现全线贯通,相关配套设施同步完工,具备防洪能力。

“东水西调”,山洪摇身变成了资源。定海区水利部门测算,水库相通后,每年大约为虹桥水库增加可用淡水530万立方米,解决定海水厂两个多月的供应量。“西调”工程投运后,通过科学调度,宝贵的淡水资源可以提前转移至其它水库保存,市民在枯水期也能喝上好水。

另辟“捷径”,城区洪水“穿管入海”。针对城区河道调洪行洪能力受阻、强排能力不足的阻梗,定海瞄准新河、城东河、城关河3条城区主要河流,在城区现有河道行洪压力大的位置新建3座泵站,地下6米铺设2.2米大口径压力涵管,总长度约3.8千米,通过泵站与管道直接将河水强排入海,提升城区应急排涝能力。

9月3日,全长超2千米的新河泵站地下压力涵管全线贯通,新河泵站完成水泵试运行抽水,至此“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部分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3座泵站投入使用。目前,定海城区强排总流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80%,增至72立方米/秒,大大提升强降雨天气在高潮位顶托时强排河水出城的速度。

强排泵站建设引入国内最先进的顶管技术,改变以往市政施工中重复开挖埋管形式,深入地下作业,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市道路及河道的影响。只需按下开关,河水以每秒32立方米的速度被迅速抽排入海,且不受外海潮位影响,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行洪。

为确保“五山水利”工程主汛期使用效果,定海城区道路还实施7条主次干道管网集中改造,打通城区排涝“毛细血管”,目前已累计完成近20公里。

今年的强台风“梅花”登陆舟山时,定海最大1小时降雨量50.6毫米,列30年来第三;最大日降雨量(8时-20时)189.1毫米,列30年来第二。根据省气象部门风雨影响综合评估,定海为“特重”等级。9月14日18时-21时,在定海主城区流域下的雨量高达114.1毫米,相当于3个多城北水库的正常蓄水库容(111万立方米)。在如此大的降水量面前,“中提升”工程的排涝作用相当明显。

尽管当天晚上定海城区出现过30处积水点,但是积水受淹面积相比往年大幅减少,而且消退时间相当快,次日早晨就已恢复正常通行。

动动手指,截洪沟、强排出水口状况一览无余……今年的“轩岚诺”“梅花”来临前,定海还启动“五山水利”工程监测点“慢直播”,多个新设的摄像头将排涝现场高清画面实时向市民公开,让排洪点水位、工程建设效果“肉眼可见”。

变传统治水为智慧防汛。定海按照一键响应、智慧决策、闭环处置要求,升级打造防汛防台整体智治系统,建成水雨情监测站点15处、终端监控视频资源8300余处,归集河道、山洪灾害风险区、地质灾害易发点、水雨情、闸泵工情等10余项基础监测数据。                                                                                                                                                                                    

(定海区治水办)




普朱管委会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找寻查挖”问题整改


普朱管委会朱家尖街道居民住宅区内,由于多幢楼污水零直排工程未做到位,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接入雨水井,并直排到旁边河道,造成水体污染。经市级互查杭州检查组实地走访发现存在多个雨污混接、检查井防坠网、井盖雨污标识缺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普朱管委会借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细查问题根源、紧盯重点区域,发现许多问题成因:一是雨污水管存在混接。住宅区内雨水口有洗衣机水接入,再由此流入雨水主管,最终排向河道造成污染;二是日常检修过程中,维修人员未正确盖回原雨污水检查井,导致雨污水标识错误,检查井防坠网丢失;三是日常巡检不到位,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迅速整改,以致错误延续,污染面扩大。

对此,普朱管委会采取三项整改措施:一是强化源头治水,实行雨污分流。排查出雨污混接点问题后,组织施工单位对混接点进行雨污分流,将洗衣水接入洗手台边的污水管,流入污水井,达到雨污分流。完成整改后,对原接错雨水管道进行清洗疏通,避免污染物随雨水流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二是开展定期巡查,确保整改到位。对检查井的标识标牌遗失的进行重新补钉,对住宅区周边的无防坠网的检查井进行补齐,并对标示错误的井盖进行更换,能互换的全部调配互换。此外,加强对小区内的其他相关标识的排查,查缺补漏。定期对小区内的检查井及检查井盖开展检查,特别是有深度的主管检查井,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加强分类施策,形成长效管护。涉水问题要以超常规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深挖“病根”,坚持先易后难,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型推动解决涉水难点堵点问题。坚持治管护并重,落实巡查制度和日常保洁工作;强化多部门联动,有效打击涉水违法行为,确保责任到人;抓好舆论宣传工作,提升群众对“找寻查挖”的知晓度、参与度,实现常态长效管理。“找寻查挖”专项行动自查发现各类问题63个,市级互查杭州检查发现各类问题60个,目前问题整改完成率92.06% ,取得较好成效。                                                       

(普朱治水办)




简讯二则


定海区水利局开展水行政执法业务指导培训。近日,定海区水利局委派水行政执法业务骨干作为讲师,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进行授课。区水利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镇街道干部共4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学习。本次培训,主要就水行政执法工作要点向学员简要介绍,解读了水行政执法适用的法律法规,讲解了水行政执法日常工作以及处罚要点,分享了典型案件以及执法协作等内容。授课内容全面、详实、贴近基层工作,使基层执法队员容易学习和掌握。下一步,该局将就水行政职责边界、案件移送标准、案件处置流程进一步对全区开展业务指导,在当前“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背景下,确保水行政执法不缺位不失位,确保案件移送不推诿、不扯皮,形成“密切协作、密切配合”的高效模式。                                                                                 

(定海区治水办)


定海区水利局党支部开展“喜迎二十大·重走英雄路”主题活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和九九重阳“双节”来临之际,为弘扬爱国敬老传统美德,9月30日,定海区水利局党支部组织党员及退休干部前往东海云廊共同开展“喜迎二十大·重走英雄路”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以东海云廊竹山段主入口为起点,途径竹山惊涛观景平台、“竹山不能不走的英雄路”文化墙、“警钟长鸣”、“三节源”、“海战图”、“可风泉”、“忠荩井”等节点,学习了解三总兵人物精神和海防文化内涵,随后前往鸦片战争革命纪念馆,学习了解舟山历史。最后参观五山水利工程“西调”、“中提升”项目现场,直观地感受到这一重要民生工程在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加强水生态综合治理、完善城市整体品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定海区治水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治水治污大会战 > 工作动态

舟山市治水治污工作动态2022年第18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10-09 16:21:43

本期导读

▲舟山市治水系统召开“五水共治”工作推进会议

▲舟山定海:“五山水利”工程打造防洪排涝样板

▲普朱管委会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找寻查挖”问题整改

▲简讯二则






舟山市治水系统召开

“五水共治”工作推进会议


9月28日上午,我市治水系统组织召开2022年度“五水共治”工作推进会。市治水办副主任洪志标作部署讲话。各县(区)、功能区治水办负责人,市治水办全体人员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查找各县(区)、功能区治水办自身不足,补齐工作短板,并对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动员各地各部门全力完成“五水共治”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并努力争先进位。

会上,各县(区)、功能区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分别发言,汇报了各地“五水共治”“找寻查挖”、“零直排区建设”等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强调在下阶段工作中,将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力以赴抓好“五水共治”相关工作。

市治水办各业务组长汇报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上报2个“五水共治”实践窗口和3条精品路线经省治水办调研,均取得不错反响。各地高度重视“污水零直排”项目推进,加快落实建设,及时更新问题整改销号信息,将工作进程按时上报,第一时间掌握相关动态。下一步,省简报及微信公众号报送方面,各县(区)、功能区仍需努力,尽快实现“零”突破。

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朱洪兴强调,现在距离年底将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要实现各项工作任务圆满收官,歇不得气、减不得压、慢不得步。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创建特色工作亮点。特别是海上环卫机制,各县(区)、功能区应多试点展开,分享经验成果。此外,还应做好上传下达,加强帮扶指导,加强综合协调和上下沟通,明确具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对标对表,攻坚克难,提质增效。

最后,市治水办副主任洪志标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绿水青山是舟山的一张金名片,通过开展“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和市级督查互查,暴露出各区块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要在整改中提高认识、增强合力、争先进位,展现舟山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独特韵味。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争先进位。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各级治水人应抱有强烈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对表对标省里考核要求,勠力同心,努力打好翻身仗,共同推动全市“五水共治”业绩争先进位。

二是聚焦问题短板,加强统筹协调。罗列问题清单,理清工作短板是治水治污工作推进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找寻查挖”专项行动,可以积极发现漏洞进而督促整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还需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做好规划,全面提质扩面增效,发挥治水办综合协调作用。

三是加强监管指导,形成社会合力。治水治污,光靠提升硬件设施还远远不够,日常管理必须到位,相关部门监管要紧跟步伐,承担起日常巡查的责任。否则将事倍功半、工作成效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各级治水办要多与省里沟通交流,了解实时动态。也要多走访,通过实际调研,对工作推进有困难、有难度的地区进行指导帮扶,对责任单位进行督办、约谈,将工作落到实处。

(市治水办)




舟山定海:“五山水利”工程

打造防洪排涝样板


从2019年起,作为“五水共治”重要组成部分,定海实施以“五山水利”工程为核心的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并将截洪渠施工便道改造成空中生态绿廊,改善生态环境。除了统筹实施山腰截洪、水库联网调水、河道强排、智慧治水等措施,定海区谋划做好“水利+”文章,让市民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共享生态共富红利。

谋定后动,畅通防洪排涝“大动脉”。古城定海南面滨海,五座山丘——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自西向东环抱城区。近些年,随着定海建设发展,城区防洪排涝短板、痛点屡屡显现,超常暴雨和极端恶劣天气,给定海城区带来大面积洪涝灾害。

2019年汛期,定海连续3次遭受强台风强降雨袭击,正面登陆舟山的台风“米娜”造成城区大面积洪涝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转变治水思路,剑指防涝痛点。“上游拦蓄能力不足,中间河道蓄水能力差,下游出海口行洪能力弱。”总结城区防涝短板时,定海决心实施中心片区排涝提升工程,即“五山水利”工程,投入约9亿元,从202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进一步提升主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工程按照2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采取“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的综合治理方式,构建立体式防洪排涝体系。

“上拦”——沿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五座山体新建长约13.2千米的截洪渠,拦截上游山体来水至城北水库、红卫水库或直接外排入海。

“西调”——在红卫、城北、虹桥三座水库之间新建总长约2.6千米的联库分洪隧洞,并配套建设一座14.4立方米每秒的城北水库提升泵站,疏导北片山丘洪水,调蓄分洪进入虹桥水库,减轻城区防洪压力,有效提高本地水资源利用率。

“中提升”——在城区中心片区新建3个强排泵站,配套建设总长约3.8千米地下压力涵管,可以不受外海潮位影响24小时行洪,大大增强城区内部应急排涝能力。

“内循环”——围绕打通地下管网排水瓶颈,依托城市主要道路,重新铺设总长30公里大断面箱涵与管道相结合的主干排水网络,配套推进老旧小区地下管网改造扩容,促进雨水收集、输送、排放高效衔接。

便道变绿道,成就山海之美。“五山水利”工程在设计之初,还别出心裁地将开挖截洪渠时的临时便道打造成城市空中绿道——东海云廊。

2021年10月和2022年5月,东海云廊东山段和竹山段分别对外开放,用山间绿道的方式将“城市、山体、海岸、海湾、海岛”五大界面有机串联,沿路植入具有定海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特征的人文设施,“五山水利”从此拥有“兼山海之胜,融文化之美”。

立体布局,绿道脚下有“玄机”。今年6月,定海城西利民闸附近,一台挖机趁着海水退潮将最后一节排水涵管安装完成,至此,该段总长2.2千米的截洪渠以及地下涵管实现全线贯通。

从1840广场走上东海云廊竹山段,透过一处消力井平台的玻璃,“五山水利”工程“上拦”系统中截洪渠的工作方式一目了然。在尽量减少生态破坏的前提下,沿山挖沟,把山水引至别处。围绕五座山丘,“五山水利”工程新建总长13.2千米的截洪渠,可拦蓄70%的山丘汇水,拦截的水一部分直接排入海,一部分进入城区上游水库,还有一小部分进入城区河道,有效缓解强降水给定海城区防涝带来的压力。

长岗山一带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山上天然形成的多处溪坑水顺流而下。有别于工程其它4座山体依山而建截洪渠的设计理念,长岗山段施工时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水系,并设置生态补水池,实现生态平衡。

在分洪引流上,长岗山段使用了体积更大的箱涵。这里浇筑了一段宽超过4米,起始高度2米,总长3.8千米的箱涵,可蓄水3万立方米,堪称一座小型的“流动水库”,今年底可正式投入使用。

平时过水,汛时引水,箱涵融入了诸多创新理念。箱涵平常处于“沉睡”状态,遭遇强降雨时候开启箱涵闸门,关闭管道闸门,上游来水分洪引流至城北的红卫水库,并通过定马公路下的另一处箱涵引向城北水库和虹桥水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为了确保红卫水库的运行安全,箱涵的侧边闸门开启,引导水通过老的溪坑进入城区,再用强排泵站排入海。如此一来,进入定海城区的水量大幅减少。

截水引流,“上拦”效果初现。定海环南街道东山社区东侧临山,以往台风光顾时,山下的道路、居民区经常因山体下来的水量太大而出现积水。去年台风“烟花”带来强降雨,建成投入使用的东山段截洪渠工程将山上的雨水从半山腰引流入渠,通过青垒头闸外浦道排入海里,使东山路附近居民区免受水淹,以往的“必淹之地”东山隧道路段,也看不到严重的积水。

今年9月14日,强台风“梅花”登陆舟山时,尽管东山路暂时出现过30厘米左右的积水,但在“上拦”“中提升”工程的拦截和疏导下,1小时左右就退去。

东水西调,库库连通“化害为利”。小流域治理,上游拦蓄能力是防洪关键。定海城区上游却面临集雨面积大,水库库容小的现实。

城北水库正常库容11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达4.7平方千米。空库情况下,一次性降雨达到230毫米,城北水库就要溢洪,影响下游城区排涝。而2千米之外的虹桥水库是一只“大水缸”,库容达1015万立方米,却因“少水”常年半库运行。

为破解小水库装不下,大水库“喂不饱”的矛盾,“五山水利”实施“西调”工程,在虹桥、城北以及体量更小的红卫水库之间新建两条分洪隧洞。借助虹桥水库库容大的特点,将城北水库、红卫水库及周边上游山体的来水分洪至虹桥水库,大幅减少进入城区的水量。排泵站启用后,每小时可将5万立方米左右的水分洪至虹桥水库,仅一天就可以完成整座城北水库水排放,大大加强了预排预泄以及强降雨过程中的分洪作用。

今年1月25日,城北水库分洪隧洞实施首次爆破作业,正式进入爆破开挖阶段。一天3次爆破,两头同时掘进,工程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加快推进。7月15日,红卫水库至城北水库隧洞全线贯通,预计西调工程今年将实现全线贯通,相关配套设施同步完工,具备防洪能力。

“东水西调”,山洪摇身变成了资源。定海区水利部门测算,水库相通后,每年大约为虹桥水库增加可用淡水530万立方米,解决定海水厂两个多月的供应量。“西调”工程投运后,通过科学调度,宝贵的淡水资源可以提前转移至其它水库保存,市民在枯水期也能喝上好水。

另辟“捷径”,城区洪水“穿管入海”。针对城区河道调洪行洪能力受阻、强排能力不足的阻梗,定海瞄准新河、城东河、城关河3条城区主要河流,在城区现有河道行洪压力大的位置新建3座泵站,地下6米铺设2.2米大口径压力涵管,总长度约3.8千米,通过泵站与管道直接将河水强排入海,提升城区应急排涝能力。

9月3日,全长超2千米的新河泵站地下压力涵管全线贯通,新河泵站完成水泵试运行抽水,至此“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部分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3座泵站投入使用。目前,定海城区强排总流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80%,增至72立方米/秒,大大提升强降雨天气在高潮位顶托时强排河水出城的速度。

强排泵站建设引入国内最先进的顶管技术,改变以往市政施工中重复开挖埋管形式,深入地下作业,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市道路及河道的影响。只需按下开关,河水以每秒32立方米的速度被迅速抽排入海,且不受外海潮位影响,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行洪。

为确保“五山水利”工程主汛期使用效果,定海城区道路还实施7条主次干道管网集中改造,打通城区排涝“毛细血管”,目前已累计完成近20公里。

今年的强台风“梅花”登陆舟山时,定海最大1小时降雨量50.6毫米,列30年来第三;最大日降雨量(8时-20时)189.1毫米,列30年来第二。根据省气象部门风雨影响综合评估,定海为“特重”等级。9月14日18时-21时,在定海主城区流域下的雨量高达114.1毫米,相当于3个多城北水库的正常蓄水库容(111万立方米)。在如此大的降水量面前,“中提升”工程的排涝作用相当明显。

尽管当天晚上定海城区出现过30处积水点,但是积水受淹面积相比往年大幅减少,而且消退时间相当快,次日早晨就已恢复正常通行。

动动手指,截洪沟、强排出水口状况一览无余……今年的“轩岚诺”“梅花”来临前,定海还启动“五山水利”工程监测点“慢直播”,多个新设的摄像头将排涝现场高清画面实时向市民公开,让排洪点水位、工程建设效果“肉眼可见”。

变传统治水为智慧防汛。定海按照一键响应、智慧决策、闭环处置要求,升级打造防汛防台整体智治系统,建成水雨情监测站点15处、终端监控视频资源8300余处,归集河道、山洪灾害风险区、地质灾害易发点、水雨情、闸泵工情等10余项基础监测数据。                                                                                                                                                                                    

(定海区治水办)




普朱管委会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找寻查挖”问题整改


普朱管委会朱家尖街道居民住宅区内,由于多幢楼污水零直排工程未做到位,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接入雨水井,并直排到旁边河道,造成水体污染。经市级互查杭州检查组实地走访发现存在多个雨污混接、检查井防坠网、井盖雨污标识缺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普朱管委会借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细查问题根源、紧盯重点区域,发现许多问题成因:一是雨污水管存在混接。住宅区内雨水口有洗衣机水接入,再由此流入雨水主管,最终排向河道造成污染;二是日常检修过程中,维修人员未正确盖回原雨污水检查井,导致雨污水标识错误,检查井防坠网丢失;三是日常巡检不到位,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迅速整改,以致错误延续,污染面扩大。

对此,普朱管委会采取三项整改措施:一是强化源头治水,实行雨污分流。排查出雨污混接点问题后,组织施工单位对混接点进行雨污分流,将洗衣水接入洗手台边的污水管,流入污水井,达到雨污分流。完成整改后,对原接错雨水管道进行清洗疏通,避免污染物随雨水流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二是开展定期巡查,确保整改到位。对检查井的标识标牌遗失的进行重新补钉,对住宅区周边的无防坠网的检查井进行补齐,并对标示错误的井盖进行更换,能互换的全部调配互换。此外,加强对小区内的其他相关标识的排查,查缺补漏。定期对小区内的检查井及检查井盖开展检查,特别是有深度的主管检查井,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加强分类施策,形成长效管护。涉水问题要以超常规的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深挖“病根”,坚持先易后难,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型推动解决涉水难点堵点问题。坚持治管护并重,落实巡查制度和日常保洁工作;强化多部门联动,有效打击涉水违法行为,确保责任到人;抓好舆论宣传工作,提升群众对“找寻查挖”的知晓度、参与度,实现常态长效管理。“找寻查挖”专项行动自查发现各类问题63个,市级互查杭州检查发现各类问题60个,目前问题整改完成率92.06% ,取得较好成效。                                                       

(普朱治水办)




简讯二则


定海区水利局开展水行政执法业务指导培训。近日,定海区水利局委派水行政执法业务骨干作为讲师,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进行授课。区水利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镇街道干部共4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学习。本次培训,主要就水行政执法工作要点向学员简要介绍,解读了水行政执法适用的法律法规,讲解了水行政执法日常工作以及处罚要点,分享了典型案件以及执法协作等内容。授课内容全面、详实、贴近基层工作,使基层执法队员容易学习和掌握。下一步,该局将就水行政职责边界、案件移送标准、案件处置流程进一步对全区开展业务指导,在当前“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背景下,确保水行政执法不缺位不失位,确保案件移送不推诿、不扯皮,形成“密切协作、密切配合”的高效模式。                                                                                 

(定海区治水办)


定海区水利局党支部开展“喜迎二十大·重走英雄路”主题活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和九九重阳“双节”来临之际,为弘扬爱国敬老传统美德,9月30日,定海区水利局党支部组织党员及退休干部前往东海云廊共同开展“喜迎二十大·重走英雄路”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以东海云廊竹山段主入口为起点,途径竹山惊涛观景平台、“竹山不能不走的英雄路”文化墙、“警钟长鸣”、“三节源”、“海战图”、“可风泉”、“忠荩井”等节点,学习了解三总兵人物精神和海防文化内涵,随后前往鸦片战争革命纪念馆,学习了解舟山历史。最后参观五山水利工程“西调”、“中提升”项目现场,直观地感受到这一重要民生工程在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加强水生态综合治理、完善城市整体品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定海区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