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治水治污工作动态2022年第21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11-15 10:29 浏览量: 字号:[ ]

本期导读

▲ 舟山探索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全国自贸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

▲ “民间河长”参观“品质河道”感受“五水共治”建设成果

▲ 送戏下乡入小岛 文化惠民暖民心

▲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举行“河我一起,净水清河”巡河活动

▲ 简讯三则






舟山探索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

全国自贸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拥有2085个岛屿,2.2万平方公里海域,2444公里海岸线,近年来陆上环卫工作成效显著,但近海海洋污染治理压力依然很大,各种海漂垃圾、沿岸生活垃圾、养殖渔业等污染物不同程度地污染着海洋生态环境。为此,我市积极探索实践“海上环卫”机制,有效治理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据初步统计,自去年该工作机制实施以来,全市共有湾滩问题巡查、海漂垃圾打捞、垃圾清运处置队伍725人,各地及相关部门配备各类保洁船、垃圾清运船及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船140艘,垃圾清运车65辆,无人机12台,海上云仓5套,二级以上22座渔港全部配备油污水收集设施。累计清理、处置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约1.9万吨。今年10月,我市《探索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全国自贸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生态环境部)。

一、行业与属地管理相结合,落实责任体系更紧密

一是落实湾(滩)保洁属地责任和考核机制。全市划定湾(滩)321个,涉及岸线总长度942公里,配备各级湾(滩)管理人员409名,建立了市、县(区)、乡、村四级湾(滩)管理组织体系,海滩垃圾海上(海滩)收集、岸上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建立了四级监督考核机制,层层落实分片包干,强化属地管理,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湾(滩)垃圾发现、清理、收运长效机制和监督考评制度。

二是将港口、海岸垃圾治理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城市管理、海洋渔业等部门各司其职,港口、码头、酒店等垃圾治理由行业管理单位负责,形成源头减量、治污保洁、清理转运全链条的岸滩垃圾治理工作格局。去年以来,市城管局新增分类收运车辆6辆;海洋与渔业局在全市二级及以上渔港设立了固废、船舶污水、污油集中收集点;交通运输局强化落实水路客运站船舶生活垃圾接收工作落实情况;港航局严查船舶污染物接收过程中违法行为;海事局通过船舶水污染物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实施船舶垃圾接收、转运、处置全链条闭环联单管理。市治水办、生态环境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遇到问题及时协商推动解决,确保海上环卫工作机制落地见效。

三是创新实施项目,提升海、岸垃圾收集处置效能。普陀区实施“渔港渔船污染物智能化防治项目”(海上云仓),协同政府监管部门通过“海洋云仓”后台数据分享,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可视化管理,采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单据凭证追溯难、监管单位全责交叉的堵点问题,实现船舶污染物的网络化收集、规范化贮存、靶向化运输、集中化处置、全流程监管。新城管委会推进《新城区域滩涂(新增)保洁及滩涂油污应急处理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湾滩保洁,保洁区域覆盖全域,保洁滩涂长度达30余公里。嵊泗县强化了贻贝养殖泡沫浮球的有奖替代。

二、源头管控与日常保洁相结合,海岸湾滩治污更精准。

一是“三突出”强化源头管控。突出严控陆源垃圾入海。依托“河(湖)长制”,加强巡河管护、及时打捞河湖漂浮垃圾,有效减少河湖垃圾入海。依法严厉打击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违法行为。突出加强渔业、养殖废弃物和海上旅游观光生活废弃物的收集和集中处理。限制或禁止水产养殖农业塑料设施的使用。开展养殖泡沫浮球替换工作,并将替换的渔业废弃物统一回收到高潮线以上场地集中规范处置,切实减少海面“白色垃圾”。突出减少船舶垃圾入海。落实《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督促各类海上船舶配置使用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各个港口码头配套建设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实现生活垃圾海上统一收集、岸上集中处置;以“海洋云仓”模式促进船舶废水、废物、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回岸处理;船舶垃圾收集情况实施“三色码”管理制度,形成源头管控闭环机制。

二是“三支队伍”强化日常保洁监管。落实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实现湾滩长效保洁,既要抓陆源垃圾入海及海漂垃圾的防控,更要抓湾滩垃圾的清运和保洁,特别是在湾滩问题巡查整改、海漂垃圾打捞、垃圾清运处置等主要环节均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和保障。为此,自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我市各地高度重视海上环卫工作机制“三支队伍”建设,先后组建了湾滩问题巡查整改队伍、海漂垃圾打捞队伍、垃圾清运处置队伍。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湾滩问题巡查队伍264人、海漂垃圾打捞队伍200人、垃圾清运处置队伍261人。去年以来累计清理、处置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约1.9万吨。

三是科技巡航抓好三个环节。2021年,我市实施“清海净滩巡护项目”,对本岛区域92个湾滩、26个排口实施每月2次的全方位无死角无人机实时监控,全面的收集湾滩水质、污染源、排污口等信息,实现湾滩状况实时呈现、具体数据实时更新,并及时将成果应用于问题反馈和整改成效,形成发现、督查、反馈闭环机制。问题湾滩比率从2021年的61.4%下降到2022年10月的19.6%。

在问题发现阶段,委托第三方采用无人机对湾滩、入海排污口等每半月1次进行逐点巡查监测,对航拍或现场调查发现的问题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研判,出具巡查报告和问题清单。

在问题交办阶段,根据动态巡查结果和问题清单,根据“门前三包”原则区分责任单位,交办责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定期暗访检查。

在整改反馈阶段,要求问题清单交办后一周内整改到位,难度较大的可顺延一周整改。问题整改前后对比照片按时间节点反馈至市治水办。

三、购买服务与志愿服务、专业服务相结合,长效常态管理更精细。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促进长效保洁。为确保海上环卫海漂垃圾打捞、湾滩问题巡查、垃圾清运处置“三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高效性,克服属地部门组织或民间组织的志愿义务巡查湾滩、打捞海漂垃圾等行动难以长期坚持及效率难以保证的不足,近年来各地县区、功能区管委会大胆创新环卫工作模式,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投标引入第三方公司,较好克服了“长效保洁”的薄弱环节。主要特点:一是属地政府与中标保洁公司权利、义务划分清晰,避免政府购买相关海上环卫装备、减低整体社会管理成本;二是保洁范围、标准等事项约定明确,日常监管、定期考核等与经济利益挂钩,保洁服务质量得到机制性保障。如新城管委会,实施“2022年新城区域滩涂(新增)保洁及滩涂油污应急处理项目”后,对包括新城南面沿海全部滩涂、长峙岛周边所有滩涂及其它新城区域所有住人岛屿的滩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了高标准“长效保洁”全覆盖。

二是支持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海上环卫工作以行业主导管控、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同时,大力培育“民间湾滩”志愿者队伍,鼓励志愿队伍开展净滩行动,支持帮助如“千岛海洋公益团队”志愿队伍开展净滩行动。该志愿团队拥有“志愿汇”登记的志愿者人员合计 1318人,(主要负责人获评生态环境部全国最美环保志愿者),参与推动创建地区文明示范湾滩11个。结合建设美丽舟山和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定期发动干部群众和志愿者组织开展海滩垃圾攻坚整治,集中清理海岸带及近岸潮滩垃圾。2020年11月以来,以市治水办组织开展的净滩志愿服务活动为例,市领导及九个部门代表、志愿者共同参与,先后参与海滩净滩行动9972人次,巡护保洁岸滩长度73265.5公里,清理了23个湾滩垃圾数量2482.5吨,其中塑料垃圾数量850.3吨。

三是科技赋能专业服务。由舟山海事局和港航局牵头、其他监管部门参与,2020年10月建立了“船舶水污染物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上线以来,大幅度提升了我市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信息化水平,完善了船舶水污染物闭环监管体系,整合了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联单、转运处置联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实现了联单电子化、数据共享化与统计自助化。每年通过平台进行船舶垃圾接收、转运处置8000吨左右。

(市治水办、市生态环境局)




“民间河长”参观“品质河道” 感受“五水共治”建设成果


历经6年不懈努力悉心守护,“民间河长”已然成为我市治水的一大品牌,在信息收集、观念引导、多元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月4日,市治水办、市河长办和舟山晚报联合组织30多名“民间河长”实地参观我市岱山县部分“品质河道”和美丽乡村,感受“五水共治”建设成果。

“民间河长”们先后参观上船跳周边河道、磨心北二河和岱南标准河以及感受海岬公园、鹿栏晴沙等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一路上,他们互相分享巡河护河经验,积极建言献策,看着自己亲手参与打造的河道水清、景美,亦感慨颇多,纷纷表示将永葆初心,绝不停歇丈量河道的脚步,一如既往地守护好家门口的碧水清波。

今年3月7日,市治水办与晚报联合启动新一季“民间河长”招募活动,全市964条河道全部推出,面向社会征集“民间河长”。此次招募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共有5138人报名,包括262位市民、学生和23个团队。通过层层筛选,最终在原有1409名“民间河长”(包括146名个人、20个团队)的基础上,又扩招3千余人,进一步夯实了民间护河力量。

通过此次实地参观,让“民间河长”更好地了解今年以来我市“五水共治”的工作成效,进一步激发大家爱水、护水、治水的热情,切实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厚植海上花园生态底色。

(市治水办)



送戏下乡入小岛 文化惠民暖人心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宣扬“五水共治”理念,营造良好的治水护水文化氛围,11月8日,我市治水办联合普陀区爱之声艺术团赴桃花岛开展“五水共治,美丽普陀”网格走访宣传文艺演出。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朱洪兴出席活动。

文艺节目丰富多彩,舞蹈《幸福中国一起走》、小品《五水共治 截污纳管》、音乐快板《五水共治得民心》、伞舞《水江南》等十一个节目相继上演,台上演员表演专业而又投入,台下的观众掌声不断、好评如潮。

演出期间,还穿插了“五水共治”知识竞赛有奖抢答,并为群众准备了雨伞、帆布包等小礼品。旨在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巩固“五水共治”基本知识。竞赛题目包括但不限于:“五水共治具体指什么?”“五水共治的理念是由哪位国家领导人率先提出的?”“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节水护水。”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深化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五水共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共同助力美丽舟山海岛建设。          

(市治水办)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举行“河我一起,净水清河”巡河活动


为努力巩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在助力护河护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打响岱山“民间河长”特色品牌,11月1日下午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开展“河我一起,净水清河”主题志愿活动。

此次巡河护河活动从水质检测、沿岸垃圾清理两方面入手,针对高亭长河开展巡河护河整治。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手持夹子网兜,拎着垃圾袋,将河面和河岸周边的饮料瓶、塑料袋、烟头等废弃垃圾清理干净,致使河道及两岸环境变得更加清爽亮丽。同时,志愿者还向沿河来往路过的市民宣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节约、环保、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践行生态环保理念。

在高亭长河岸边,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对河道进行样品采集和现场指标监测。现场检测主要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值、总可溶性固体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初步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随后,工作人员将样品分装送至实验室作进一步检测。

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并呼吁广大市民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守护青山绿水,助力岱山美丽港湾建设。

(岱山县治水办)




简讯三则


◆定海区开展绿色节水主题活动。近日,“节水3+3 全民护生态”——绿色节水主题活动在定海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举行,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呼吁公众增强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现场,10余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水循环”知识,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水资源重要性的理解。随后,志愿者又组织大家开展“节约用水”演讲,增强孩子们节约用水、珍惜用水的意识。近年来,区水利局依托定海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陆续开展各类特色节水活动,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动员全民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

(定海区治水办)

◆高新区生态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省市初步验收。近日,省、市环保部门对园区生态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初步验收,并给予通过意见。该系统依托于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数据指挥中心,集合了舟山市陆海统筹平台、综合治理智慧分析平台等系统数据,采用先进成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总体共享联动和即时发布,全面提升园区智慧化水平。该系统功能主要分为环境监控和应急响应两部分,一方面能够实时查看园区河道和企业雨排口的水质,空气质量和危废重点单位视频监控;另一方面能对园区环境应急事件进行及时的判断,并将应急信息通过app或短信发送给应急小组人员。在后续的工作中,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提升该系统数据的集成性和智能化水平。                               

(高新区治水办)

◆抗旱保墒,保供水,普朱全力在行动。今年第三季度,全市面雨量稀少,较往年同期减少八成左右,旱情形势严峻。普朱管委会下属各单位积极抗旱,保供水,确保景区人员饮水安全以及园林景观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朱家尖街道高度重视,修订印发《朱家尖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始终坚持以“保人饮、保供水”为重点,通过加大水源地清理、工程设施养护力度、以大陆引水为主,水库取水为辅等措施,保证作为应急水源的水库蓄水充足,进而保障群众安全饮水、缓解产业用水难题。截至目前,辖区引进淡水200余万吨。普陀山执法分局为解决岛上民生用水问题,积极配合普陀山镇政府海水淡化专员辅助做好日常海水淡化的运行管理。普陀山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开展抗旱保绿行动,积极应对高温“烤”验。                           

(普朱治水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治水治污大会战 > 工作动态

舟山市治水治污工作动态2022年第21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11-15 10:29:05

本期导读

▲ 舟山探索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全国自贸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

▲ “民间河长”参观“品质河道”感受“五水共治”建设成果

▲ 送戏下乡入小岛 文化惠民暖民心

▲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举行“河我一起,净水清河”巡河活动

▲ 简讯三则






舟山探索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

全国自贸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拥有2085个岛屿,2.2万平方公里海域,2444公里海岸线,近年来陆上环卫工作成效显著,但近海海洋污染治理压力依然很大,各种海漂垃圾、沿岸生活垃圾、养殖渔业等污染物不同程度地污染着海洋生态环境。为此,我市积极探索实践“海上环卫”机制,有效治理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据初步统计,自去年该工作机制实施以来,全市共有湾滩问题巡查、海漂垃圾打捞、垃圾清运处置队伍725人,各地及相关部门配备各类保洁船、垃圾清运船及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船140艘,垃圾清运车65辆,无人机12台,海上云仓5套,二级以上22座渔港全部配备油污水收集设施。累计清理、处置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约1.9万吨。今年10月,我市《探索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全国自贸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生态环境部)。

一、行业与属地管理相结合,落实责任体系更紧密

一是落实湾(滩)保洁属地责任和考核机制。全市划定湾(滩)321个,涉及岸线总长度942公里,配备各级湾(滩)管理人员409名,建立了市、县(区)、乡、村四级湾(滩)管理组织体系,海滩垃圾海上(海滩)收集、岸上处置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建立了四级监督考核机制,层层落实分片包干,强化属地管理,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湾(滩)垃圾发现、清理、收运长效机制和监督考评制度。

二是将港口、海岸垃圾治理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城市管理、海洋渔业等部门各司其职,港口、码头、酒店等垃圾治理由行业管理单位负责,形成源头减量、治污保洁、清理转运全链条的岸滩垃圾治理工作格局。去年以来,市城管局新增分类收运车辆6辆;海洋与渔业局在全市二级及以上渔港设立了固废、船舶污水、污油集中收集点;交通运输局强化落实水路客运站船舶生活垃圾接收工作落实情况;港航局严查船舶污染物接收过程中违法行为;海事局通过船舶水污染物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实施船舶垃圾接收、转运、处置全链条闭环联单管理。市治水办、生态环境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遇到问题及时协商推动解决,确保海上环卫工作机制落地见效。

三是创新实施项目,提升海、岸垃圾收集处置效能。普陀区实施“渔港渔船污染物智能化防治项目”(海上云仓),协同政府监管部门通过“海洋云仓”后台数据分享,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可视化管理,采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单据凭证追溯难、监管单位全责交叉的堵点问题,实现船舶污染物的网络化收集、规范化贮存、靶向化运输、集中化处置、全流程监管。新城管委会推进《新城区域滩涂(新增)保洁及滩涂油污应急处理项目》,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湾滩保洁,保洁区域覆盖全域,保洁滩涂长度达30余公里。嵊泗县强化了贻贝养殖泡沫浮球的有奖替代。

二、源头管控与日常保洁相结合,海岸湾滩治污更精准。

一是“三突出”强化源头管控。突出严控陆源垃圾入海。依托“河(湖)长制”,加强巡河管护、及时打捞河湖漂浮垃圾,有效减少河湖垃圾入海。依法严厉打击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违法行为。突出加强渔业、养殖废弃物和海上旅游观光生活废弃物的收集和集中处理。限制或禁止水产养殖农业塑料设施的使用。开展养殖泡沫浮球替换工作,并将替换的渔业废弃物统一回收到高潮线以上场地集中规范处置,切实减少海面“白色垃圾”。突出减少船舶垃圾入海。落实《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督促各类海上船舶配置使用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各个港口码头配套建设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实现生活垃圾海上统一收集、岸上集中处置;以“海洋云仓”模式促进船舶废水、废物、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回岸处理;船舶垃圾收集情况实施“三色码”管理制度,形成源头管控闭环机制。

二是“三支队伍”强化日常保洁监管。落实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实现湾滩长效保洁,既要抓陆源垃圾入海及海漂垃圾的防控,更要抓湾滩垃圾的清运和保洁,特别是在湾滩问题巡查整改、海漂垃圾打捞、垃圾清运处置等主要环节均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和保障。为此,自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启动以来,我市各地高度重视海上环卫工作机制“三支队伍”建设,先后组建了湾滩问题巡查整改队伍、海漂垃圾打捞队伍、垃圾清运处置队伍。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湾滩问题巡查队伍264人、海漂垃圾打捞队伍200人、垃圾清运处置队伍261人。去年以来累计清理、处置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约1.9万吨。

三是科技巡航抓好三个环节。2021年,我市实施“清海净滩巡护项目”,对本岛区域92个湾滩、26个排口实施每月2次的全方位无死角无人机实时监控,全面的收集湾滩水质、污染源、排污口等信息,实现湾滩状况实时呈现、具体数据实时更新,并及时将成果应用于问题反馈和整改成效,形成发现、督查、反馈闭环机制。问题湾滩比率从2021年的61.4%下降到2022年10月的19.6%。

在问题发现阶段,委托第三方采用无人机对湾滩、入海排污口等每半月1次进行逐点巡查监测,对航拍或现场调查发现的问题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研判,出具巡查报告和问题清单。

在问题交办阶段,根据动态巡查结果和问题清单,根据“门前三包”原则区分责任单位,交办责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定期暗访检查。

在整改反馈阶段,要求问题清单交办后一周内整改到位,难度较大的可顺延一周整改。问题整改前后对比照片按时间节点反馈至市治水办。

三、购买服务与志愿服务、专业服务相结合,长效常态管理更精细。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促进长效保洁。为确保海上环卫海漂垃圾打捞、湾滩问题巡查、垃圾清运处置“三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高效性,克服属地部门组织或民间组织的志愿义务巡查湾滩、打捞海漂垃圾等行动难以长期坚持及效率难以保证的不足,近年来各地县区、功能区管委会大胆创新环卫工作模式,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投标引入第三方公司,较好克服了“长效保洁”的薄弱环节。主要特点:一是属地政府与中标保洁公司权利、义务划分清晰,避免政府购买相关海上环卫装备、减低整体社会管理成本;二是保洁范围、标准等事项约定明确,日常监管、定期考核等与经济利益挂钩,保洁服务质量得到机制性保障。如新城管委会,实施“2022年新城区域滩涂(新增)保洁及滩涂油污应急处理项目”后,对包括新城南面沿海全部滩涂、长峙岛周边所有滩涂及其它新城区域所有住人岛屿的滩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了高标准“长效保洁”全覆盖。

二是支持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海上环卫工作以行业主导管控、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同时,大力培育“民间湾滩”志愿者队伍,鼓励志愿队伍开展净滩行动,支持帮助如“千岛海洋公益团队”志愿队伍开展净滩行动。该志愿团队拥有“志愿汇”登记的志愿者人员合计 1318人,(主要负责人获评生态环境部全国最美环保志愿者),参与推动创建地区文明示范湾滩11个。结合建设美丽舟山和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定期发动干部群众和志愿者组织开展海滩垃圾攻坚整治,集中清理海岸带及近岸潮滩垃圾。2020年11月以来,以市治水办组织开展的净滩志愿服务活动为例,市领导及九个部门代表、志愿者共同参与,先后参与海滩净滩行动9972人次,巡护保洁岸滩长度73265.5公里,清理了23个湾滩垃圾数量2482.5吨,其中塑料垃圾数量850.3吨。

三是科技赋能专业服务。由舟山海事局和港航局牵头、其他监管部门参与,2020年10月建立了“船舶水污染物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上线以来,大幅度提升了我市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信息化水平,完善了船舶水污染物闭环监管体系,整合了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联单、转运处置联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实现了联单电子化、数据共享化与统计自助化。每年通过平台进行船舶垃圾接收、转运处置8000吨左右。

(市治水办、市生态环境局)




“民间河长”参观“品质河道” 感受“五水共治”建设成果


历经6年不懈努力悉心守护,“民间河长”已然成为我市治水的一大品牌,在信息收集、观念引导、多元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月4日,市治水办、市河长办和舟山晚报联合组织30多名“民间河长”实地参观我市岱山县部分“品质河道”和美丽乡村,感受“五水共治”建设成果。

“民间河长”们先后参观上船跳周边河道、磨心北二河和岱南标准河以及感受海岬公园、鹿栏晴沙等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一路上,他们互相分享巡河护河经验,积极建言献策,看着自己亲手参与打造的河道水清、景美,亦感慨颇多,纷纷表示将永葆初心,绝不停歇丈量河道的脚步,一如既往地守护好家门口的碧水清波。

今年3月7日,市治水办与晚报联合启动新一季“民间河长”招募活动,全市964条河道全部推出,面向社会征集“民间河长”。此次招募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共有5138人报名,包括262位市民、学生和23个团队。通过层层筛选,最终在原有1409名“民间河长”(包括146名个人、20个团队)的基础上,又扩招3千余人,进一步夯实了民间护河力量。

通过此次实地参观,让“民间河长”更好地了解今年以来我市“五水共治”的工作成效,进一步激发大家爱水、护水、治水的热情,切实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厚植海上花园生态底色。

(市治水办)



送戏下乡入小岛 文化惠民暖人心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宣扬“五水共治”理念,营造良好的治水护水文化氛围,11月8日,我市治水办联合普陀区爱之声艺术团赴桃花岛开展“五水共治,美丽普陀”网格走访宣传文艺演出。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朱洪兴出席活动。

文艺节目丰富多彩,舞蹈《幸福中国一起走》、小品《五水共治 截污纳管》、音乐快板《五水共治得民心》、伞舞《水江南》等十一个节目相继上演,台上演员表演专业而又投入,台下的观众掌声不断、好评如潮。

演出期间,还穿插了“五水共治”知识竞赛有奖抢答,并为群众准备了雨伞、帆布包等小礼品。旨在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巩固“五水共治”基本知识。竞赛题目包括但不限于:“五水共治具体指什么?”“五水共治的理念是由哪位国家领导人率先提出的?”“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节水护水。”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深化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五水共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共同助力美丽舟山海岛建设。          

(市治水办)




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举行“河我一起,净水清河”巡河活动


为努力巩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在助力护河护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打响岱山“民间河长”特色品牌,11月1日下午市生态环境局岱山分局开展“河我一起,净水清河”主题志愿活动。

此次巡河护河活动从水质检测、沿岸垃圾清理两方面入手,针对高亭长河开展巡河护河整治。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手持夹子网兜,拎着垃圾袋,将河面和河岸周边的饮料瓶、塑料袋、烟头等废弃垃圾清理干净,致使河道及两岸环境变得更加清爽亮丽。同时,志愿者还向沿河来往路过的市民宣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节约、环保、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践行生态环保理念。

在高亭长河岸边,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对河道进行样品采集和现场指标监测。现场检测主要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值、总可溶性固体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初步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随后,工作人员将样品分装送至实验室作进一步检测。

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并呼吁广大市民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守护青山绿水,助力岱山美丽港湾建设。

(岱山县治水办)




简讯三则


◆定海区开展绿色节水主题活动。近日,“节水3+3 全民护生态”——绿色节水主题活动在定海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举行,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呼吁公众增强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现场,10余名学生围坐在一起,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水循环”知识,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水资源重要性的理解。随后,志愿者又组织大家开展“节约用水”演讲,增强孩子们节约用水、珍惜用水的意识。近年来,区水利局依托定海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陆续开展各类特色节水活动,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动员全民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

(定海区治水办)

◆高新区生态环境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省市初步验收。近日,省、市环保部门对园区生态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初步验收,并给予通过意见。该系统依托于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数据指挥中心,集合了舟山市陆海统筹平台、综合治理智慧分析平台等系统数据,采用先进成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总体共享联动和即时发布,全面提升园区智慧化水平。该系统功能主要分为环境监控和应急响应两部分,一方面能够实时查看园区河道和企业雨排口的水质,空气质量和危废重点单位视频监控;另一方面能对园区环境应急事件进行及时的判断,并将应急信息通过app或短信发送给应急小组人员。在后续的工作中,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提升该系统数据的集成性和智能化水平。                               

(高新区治水办)

◆抗旱保墒,保供水,普朱全力在行动。今年第三季度,全市面雨量稀少,较往年同期减少八成左右,旱情形势严峻。普朱管委会下属各单位积极抗旱,保供水,确保景区人员饮水安全以及园林景观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朱家尖街道高度重视,修订印发《朱家尖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始终坚持以“保人饮、保供水”为重点,通过加大水源地清理、工程设施养护力度、以大陆引水为主,水库取水为辅等措施,保证作为应急水源的水库蓄水充足,进而保障群众安全饮水、缓解产业用水难题。截至目前,辖区引进淡水200余万吨。普陀山执法分局为解决岛上民生用水问题,积极配合普陀山镇政府海水淡化专员辅助做好日常海水淡化的运行管理。普陀山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开展抗旱保绿行动,积极应对高温“烤”验。                           

(普朱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