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治水治污工作动态2022年第20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11-02 09:57 浏览量: 字号:[ ]

本期导读

▲舟山:治水兴水泽沃土 水润民生绘新篇

▲建百条“品质河道”促海岛治水嬗变

▲舟山市走稳“三大步”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借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 新花小花河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舟山:治水兴水泽沃土 水润民生绘新篇


舟山发展水为先。这几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治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安澜舟山、幸福海岛”为目标,以饮用水综合提升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为重点,书写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一、跨域引水,生态净水。2021年6月,嵊泗县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举行开工仪式,2022年8月底,主体工程31km长的海底输水管道正式开建;舟山大陆引水三期工程本岛输配水工程、大沙调蓄水库工程等4项主要工程均已完工,我市将实现海岛县大陆引水全覆盖。

我市立足海岛缺水实际,因地制宜完成20余座水库综合治理和拓库扩容,新增蓄水库容1200余万m3;完成27.8万人农饮水达标提标任务,本岛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目前,全市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9.85%,规模化覆盖率提升至95.5%;建成东极、花鸟等洞库蓄水工程4座,新扩建洋山、枸杞等一批海水淡化厂,海水淡化建成总规模达到34.1万吨/日。  

在外引优水、内挖潜力的同时,我市开展了“美丽河湖”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生态文明水平。几年来共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29.62km,河湖塘库清淤600余万m3,建成盐仓大河、观音文化园片水系、上葡萄河等13条河道获评全省“最美家乡河”,乐水小镇、水美乡村20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86.98km2,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获得全省优秀。

二、建塘修闸,防洪保安。我市积极践行“水利﹢”理念,实施“水利﹢生态”“水利﹢交通”“水利﹢休闲”等多种路径。定海“五山水利”工程打造成为全国城市排涝工程样板,成为集文化、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东海云廊绿道;岱山城防海塘规划将海塘安全能力提升与城市管廊、道路绿地、休闲广场等城市设施有机融合,成为集美丽海岸、休闲渔港、生态宜居等为一体的特色海岸线。

2021年启动海塘安澜工程,计划用十年时间,建设390km海塘,约占全省海塘安澜建设总长度的五分之一。新城万丈塘(中段)提升改造工程和普陀区海塘安澜工程(乡镇海塘)入选省2021年度海塘安澜千亿工程推进工作优秀成果名单,普陀三八海塘入选全省第一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今年,“轩岚诺”和“梅花”台风先后席卷我市,定海、普陀各处易涝点没有出现明显渍涝,安然度过,这不仅是水利工程科学调度,提前做好预泄预排,更得益于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的“硬核支撑”。2020年以来,我市实施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开工120个防洪排涝项目,其中109个项目已完工,新增强排能力102m3/s。  

三、多维节水,智慧管水。去年以来,我市遭遇较为严重旱情,针对偏远海岛用水难问题,各地利用海水淡化、备用水源、船运装水、恢复废弃水井坑道井等应急处置措施“开源”,视情限供和限时减压供水等措施“节流”,实现有序取水、错峰取水,切实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保证群众生活用水。

目前,我市已创建节水型企业63家、节水标杆37处、节水型小区78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单位761个,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位居全省前列。四个县(区)全部完成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命名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的地级市,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连续蝉联省级优秀。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奔跑在全新的“赶考”路上,我市将以争创“海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为目标,以水安全保障和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为重点,全力构建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高标准防洪保安网、高效能节水减排示范网、高品质幸福河湖网、高质量智慧水利数字网,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再掀新高潮、水利行业强监管再上新台阶。                            

(市水利局)




建百条“品质河道”促海岛治水嬗变


2018年以来,我市立足海岛实际,精心谋划、全力推动“品质河道”建设。利用3年时间,共计建成100条以“水下森林”为主要特点的“品质河道”,有力改善了海岛水环境质量状况。到2021年底,所有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0%上升到100%。

一、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形成全市“一盘棋”。2018年启动“品质河道·碧水行动”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每年创建任务,逐级分解,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工等;编制“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确定实施重点区域,制定出台“品质河道”验收标准,邀请专家对“品质河道”现场勘查,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形成全市“品质河道”建设点串线、面拓宽的整体格局。

二、联动推进,形成合力,拧成部门“一股劲”。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以目标责任书形式下达年度任务。市、县(区)领导亲自部署调研,多部门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乡镇全力抓好落实,治水办作为工作任务纳入“五水共治”“五大会战”进行督导帮扶,全方位多层次督查,严格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品质河道”建设进度和质量。

三、多措并举,全面施治,促成全城“一片景”。实施截污纳管、河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排口整治、生态治理和“零直排”建设等措施,以城区河道、主干道沿线和城乡周边河道为重点,按照“一河一景”原则,水岸同治综合打造,注重水生态修复,注重水景观打造和水文化营造,把河道打造成精品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优美生活环境和舒适休闲场地。如定海新河建设亭廊仿古建筑,配置景观灯,河面彩灯斑斓,景色美轮美奂;新城田螺峙河以水为魂,打造翁浦公园,培育水岸同治精品样板。

为绘就现代海洋城市幸福底色,我市先后打造100条“水下森林”“品质河道”,建成定海金塘大柳河、普朱观音文化园片水系等13条省级“美丽河湖”,完成白泉、六横等4个水美乡镇建设,呈现水岸同治、风景亮丽的治水精品样板,提升海上花园城市品味,增添品质舟山亮色。                    

(市治水办)




舟山市走稳“三大步”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持续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驾护航。

一是规范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与整治。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市9个县级、47个“千吨万人”和其他乡镇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开展实地现场勘界、测量,勘测界定保护区边界走向、明确边界拐点坐标,核实完善矢量数据。编制“一源一策”,完成虹桥水库、城北水库、岑港水库等生活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交通穿越等问题整改。

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与信息监视监督。安装7套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实现县级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各级别饮用水水源地均落实高清视频监控,配备大功率远程喊话系统,对游泳、垂钓等行为远程喊话驱逐;推行饮用水源地短信提示,设置道路出入口危化品禁行标志,建设保护区物理隔离栏,沿路建设导流沟、应急池。

三是加强日常巡查执法监管。定期会同生态环境、城管、水利、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开展“护水斩污”等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健全饮用水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有问题及时发现、交办和整改。强化资金保障,投入2100多万元完善一级保护区隔离工程,完善水源地界桩界碑设置,建设电子围栏,推进保护区智能化管理。                    

(市治水办)




借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 新花小花河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新城新花小花河源于荷花河,流经新花村和勾山工业园区,过新花闸后,流入大海。多年来,河水存在一定程度污染现象,造成污染问题根源是:一是区域污水处置能力不足。区域水产加工行业生产旺季,污水排放量大,远超污水处理厂处置能力,管网破裂,污水渗漏或满溢新花小花河;二是园区部分管网老旧破损。管网建成时间早,建设标准较低,长时间高负荷运行造成管网破损严重,管网修复不彻底。三是企业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园区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简易,生产废水经简单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网,污水浓度高,超过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部分企业雨污分流不彻底,存在露天区域装卸、堆放和作业等情况,场地清洗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四是新花小花河自净能力差。新花小花河主要功能是行洪排涝,平时上游无水源补充,河水流动性较差,加之河道短小,河水水质本身易恶化。

对此,新城管委会借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问题整改销号,促进整改工作有序推进,采取五项整治措施:

(一)开展勾山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完成勾山工业园新花路、新园路、三益路2700米公共污水管网排查及修复工作。

(二)开展区域污染整治。完成勾山工业园区地质勘探调查评估;在新花小花河北段建设一套3000吨/天污水应急治理设施,用于收集园区管网内积存的污水和周边地下水,处理达标后排海。

(三)实施河道治理。完成新花小花河河岸治理工程,防止污水渗入河道;在新花小花河南段建设一套日处理量2000吨的污水治理工程,将河水收集处理后补回河道,加强河道水循环;加强河道巡护和保洁清理。

(四)推进园区企业综合整治。完成园区企业内部管网排查,对破损管网进行修复和改造,做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对排污量大、浓度高的重点企业安装流量计和阀门,实施一厂一表一阀,加强污水排放管控。

(五)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全面推进千岛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立园区纳管污水管理机制,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签订处置合同,约定污水纳管标准和相应管理措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属地街道对园区企业加强巡查监管,配合市生态环境局等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与市污水公司应急联动,加大污水终端处理能力,河道治理工程建成前,在河水污染较严重等特殊情况下,通过槽罐车等方式转运至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置。                    

(新城管委会治水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治水治污大会战 > 工作动态

舟山市治水治污工作动态2022年第20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11-02 09:57:12

本期导读

▲舟山:治水兴水泽沃土 水润民生绘新篇

▲建百条“品质河道”促海岛治水嬗变

▲舟山市走稳“三大步”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借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 新花小花河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舟山:治水兴水泽沃土 水润民生绘新篇


舟山发展水为先。这几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治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安澜舟山、幸福海岛”为目标,以饮用水综合提升和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为重点,书写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一、跨域引水,生态净水。2021年6月,嵊泗县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举行开工仪式,2022年8月底,主体工程31km长的海底输水管道正式开建;舟山大陆引水三期工程本岛输配水工程、大沙调蓄水库工程等4项主要工程均已完工,我市将实现海岛县大陆引水全覆盖。

我市立足海岛缺水实际,因地制宜完成20余座水库综合治理和拓库扩容,新增蓄水库容1200余万m3;完成27.8万人农饮水达标提标任务,本岛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目前,全市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9.85%,规模化覆盖率提升至95.5%;建成东极、花鸟等洞库蓄水工程4座,新扩建洋山、枸杞等一批海水淡化厂,海水淡化建成总规模达到34.1万吨/日。  

在外引优水、内挖潜力的同时,我市开展了“美丽河湖”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生态文明水平。几年来共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29.62km,河湖塘库清淤600余万m3,建成盐仓大河、观音文化园片水系、上葡萄河等13条河道获评全省“最美家乡河”,乐水小镇、水美乡村20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86.98km2,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获得全省优秀。

二、建塘修闸,防洪保安。我市积极践行“水利﹢”理念,实施“水利﹢生态”“水利﹢交通”“水利﹢休闲”等多种路径。定海“五山水利”工程打造成为全国城市排涝工程样板,成为集文化、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东海云廊绿道;岱山城防海塘规划将海塘安全能力提升与城市管廊、道路绿地、休闲广场等城市设施有机融合,成为集美丽海岸、休闲渔港、生态宜居等为一体的特色海岸线。

2021年启动海塘安澜工程,计划用十年时间,建设390km海塘,约占全省海塘安澜建设总长度的五分之一。新城万丈塘(中段)提升改造工程和普陀区海塘安澜工程(乡镇海塘)入选省2021年度海塘安澜千亿工程推进工作优秀成果名单,普陀三八海塘入选全省第一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今年,“轩岚诺”和“梅花”台风先后席卷我市,定海、普陀各处易涝点没有出现明显渍涝,安然度过,这不仅是水利工程科学调度,提前做好预泄预排,更得益于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的“硬核支撑”。2020年以来,我市实施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开工120个防洪排涝项目,其中109个项目已完工,新增强排能力102m3/s。  

三、多维节水,智慧管水。去年以来,我市遭遇较为严重旱情,针对偏远海岛用水难问题,各地利用海水淡化、备用水源、船运装水、恢复废弃水井坑道井等应急处置措施“开源”,视情限供和限时减压供水等措施“节流”,实现有序取水、错峰取水,切实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保证群众生活用水。

目前,我市已创建节水型企业63家、节水标杆37处、节水型小区78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单位761个,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位居全省前列。四个县(区)全部完成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命名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的地级市,最严格水资源制度考核连续蝉联省级优秀。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奔跑在全新的“赶考”路上,我市将以争创“海岛水利现代化先行市”为目标,以水安全保障和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为重点,全力构建高水平水资源配置网、高标准防洪保安网、高效能节水减排示范网、高品质幸福河湖网、高质量智慧水利数字网,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再掀新高潮、水利行业强监管再上新台阶。                            

(市水利局)




建百条“品质河道”促海岛治水嬗变


2018年以来,我市立足海岛实际,精心谋划、全力推动“品质河道”建设。利用3年时间,共计建成100条以“水下森林”为主要特点的“品质河道”,有力改善了海岛水环境质量状况。到2021年底,所有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0%上升到100%。

一、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形成全市“一盘棋”。2018年启动“品质河道·碧水行动”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每年创建任务,逐级分解,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工等;编制“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确定实施重点区域,制定出台“品质河道”验收标准,邀请专家对“品质河道”现场勘查,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形成全市“品质河道”建设点串线、面拓宽的整体格局。

二、联动推进,形成合力,拧成部门“一股劲”。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以目标责任书形式下达年度任务。市、县(区)领导亲自部署调研,多部门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乡镇全力抓好落实,治水办作为工作任务纳入“五水共治”“五大会战”进行督导帮扶,全方位多层次督查,严格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品质河道”建设进度和质量。

三、多措并举,全面施治,促成全城“一片景”。实施截污纳管、河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排口整治、生态治理和“零直排”建设等措施,以城区河道、主干道沿线和城乡周边河道为重点,按照“一河一景”原则,水岸同治综合打造,注重水生态修复,注重水景观打造和水文化营造,把河道打造成精品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优美生活环境和舒适休闲场地。如定海新河建设亭廊仿古建筑,配置景观灯,河面彩灯斑斓,景色美轮美奂;新城田螺峙河以水为魂,打造翁浦公园,培育水岸同治精品样板。

为绘就现代海洋城市幸福底色,我市先后打造100条“水下森林”“品质河道”,建成定海金塘大柳河、普朱观音文化园片水系等13条省级“美丽河湖”,完成白泉、六横等4个水美乡镇建设,呈现水岸同治、风景亮丽的治水精品样板,提升海上花园城市品味,增添品质舟山亮色。                    

(市治水办)




舟山市走稳“三大步”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持续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驾护航。

一是规范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与整治。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市9个县级、47个“千吨万人”和其他乡镇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开展实地现场勘界、测量,勘测界定保护区边界走向、明确边界拐点坐标,核实完善矢量数据。编制“一源一策”,完成虹桥水库、城北水库、岑港水库等生活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交通穿越等问题整改。

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与信息监视监督。安装7套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实现县级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各级别饮用水水源地均落实高清视频监控,配备大功率远程喊话系统,对游泳、垂钓等行为远程喊话驱逐;推行饮用水源地短信提示,设置道路出入口危化品禁行标志,建设保护区物理隔离栏,沿路建设导流沟、应急池。

三是加强日常巡查执法监管。定期会同生态环境、城管、水利、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开展“护水斩污”等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健全饮用水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有问题及时发现、交办和整改。强化资金保障,投入2100多万元完善一级保护区隔离工程,完善水源地界桩界碑设置,建设电子围栏,推进保护区智能化管理。                    

(市治水办)




借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 新花小花河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新城新花小花河源于荷花河,流经新花村和勾山工业园区,过新花闸后,流入大海。多年来,河水存在一定程度污染现象,造成污染问题根源是:一是区域污水处置能力不足。区域水产加工行业生产旺季,污水排放量大,远超污水处理厂处置能力,管网破裂,污水渗漏或满溢新花小花河;二是园区部分管网老旧破损。管网建成时间早,建设标准较低,长时间高负荷运行造成管网破损严重,管网修复不彻底。三是企业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园区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简易,生产废水经简单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网,污水浓度高,超过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部分企业雨污分流不彻底,存在露天区域装卸、堆放和作业等情况,场地清洗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四是新花小花河自净能力差。新花小花河主要功能是行洪排涝,平时上游无水源补充,河水流动性较差,加之河道短小,河水水质本身易恶化。

对此,新城管委会借力“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问题整改销号,促进整改工作有序推进,采取五项整治措施:

(一)开展勾山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完成勾山工业园新花路、新园路、三益路2700米公共污水管网排查及修复工作。

(二)开展区域污染整治。完成勾山工业园区地质勘探调查评估;在新花小花河北段建设一套3000吨/天污水应急治理设施,用于收集园区管网内积存的污水和周边地下水,处理达标后排海。

(三)实施河道治理。完成新花小花河河岸治理工程,防止污水渗入河道;在新花小花河南段建设一套日处理量2000吨的污水治理工程,将河水收集处理后补回河道,加强河道水循环;加强河道巡护和保洁清理。

(四)推进园区企业综合整治。完成园区企业内部管网排查,对破损管网进行修复和改造,做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对排污量大、浓度高的重点企业安装流量计和阀门,实施一厂一表一阀,加强污水排放管控。

(五)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全面推进千岛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立园区纳管污水管理机制,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签订处置合同,约定污水纳管标准和相应管理措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属地街道对园区企业加强巡查监管,配合市生态环境局等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与市污水公司应急联动,加大污水终端处理能力,河道治理工程建成前,在河水污染较严重等特殊情况下,通过槽罐车等方式转运至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置。                    

(新城管委会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