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舟山建设简报2022年第7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05-31 11:03 浏览量: 字号:[ ]

舟山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共享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生态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为群众提供了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更充分发挥了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舟山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年来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逐渐显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空气质量逐年提升,PM2.5从2017年的2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15微克/立方米,率先达到一级标准。近十年,舟山海域一类海水从0提高到25%,四类海水由15%下降到4%,流入海洋的垃圾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海洋底栖生物数量明显增多,黑鲷、褐菖鮋等恋礁性鱼类密度逐步增加,2021年在舟山市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在中街山保护区内拍摄到了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海产品产量增长1.3倍,其中大黄鱼增长4.7倍,中国对虾增长6.9倍,贝类增长2.8倍,藻类增长3.1倍,乌贼增长1.7倍,渔业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大大助力了渔村渔民富裕增收。“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繁育苗木累计可达4万余株,为缓解濒危现状奠定良好基础。据统计,五峙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各类迁徙栖息鸟类数量从最初的数百只增加到1.7万余只。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越织越密。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有立法权以来发布了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也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地方性法规,从源头上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珍惜濒危生物,石斑鱼为主的鱼类资源及四大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2019年单独设立陆生野生动植物管理中心,成立了专门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工作机构,为依法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建设自然保护地留足生物生存空间。着力推广“生态+”逐岛定位,实施岛屿主体功能生态引导策略,明确主要岛屿开发保护措施。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立自然保护地11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4 个、森林公园2个、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2个,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1个,这些保护地的建设有效保护了舟山市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缓解了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的局面。

四、不断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舟山市海域和普陀区陆域列入了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重点区域,目前历经春夏秋冬四个航次,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通过评审验收,调查记录到海洋生物11大类935种及鲎、刀鲚、大黄鱼等濒危保护动物。普陀区全门类开展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陆生高等植物435种(野生130种,栽培305种)、鸟类34种、两栖动物2种、爬行动物1种、昆虫522种、大型真菌185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自2009年成立以来,严密监测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同时加强对重要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和鸟类主要繁殖地、停歇地等相关环节的疫情监测。2015以来年救助各类野生动物400多只,其中其中国家一级保护2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0余只。

五、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抢救性开展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近地保护工作,对中华凤头燕鸥、普陀鹅耳枥、风兰、珊瑚菜、水獭实行专项就地保护。五峙山列岛自然保护区鸟类引来世界“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来此繁衍,其中2020年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20只,2022年,目前已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13巢,幼鸟12只左右。发明风兰种子无菌萌发技术,成功回归风兰1000余株。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十四五”时期,舟山市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给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美丽舟山建设

美丽舟山建设简报2022年第7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05-31 11:03:51

舟山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共享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生态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为群众提供了食物、药物、能源和工业原料,更充分发挥了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舟山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年来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逐渐显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空气质量逐年提升,PM2.5从2017年的2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15微克/立方米,率先达到一级标准。近十年,舟山海域一类海水从0提高到25%,四类海水由15%下降到4%,流入海洋的垃圾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海洋底栖生物数量明显增多,黑鲷、褐菖鮋等恋礁性鱼类密度逐步增加,2021年在舟山市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在中街山保护区内拍摄到了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海产品产量增长1.3倍,其中大黄鱼增长4.7倍,中国对虾增长6.9倍,贝类增长2.8倍,藻类增长3.1倍,乌贼增长1.7倍,渔业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大大助力了渔村渔民富裕增收。“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繁育苗木累计可达4万余株,为缓解濒危现状奠定良好基础。据统计,五峙山列岛自然保护区各类迁徙栖息鸟类数量从最初的数百只增加到1.7万余只。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越织越密。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有立法权以来发布了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也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地方性法规,从源头上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珍惜濒危生物,石斑鱼为主的鱼类资源及四大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2019年单独设立陆生野生动植物管理中心,成立了专门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工作机构,为依法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建设自然保护地留足生物生存空间。着力推广“生态+”逐岛定位,实施岛屿主体功能生态引导策略,明确主要岛屿开发保护措施。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立自然保护地11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4 个、森林公园2个、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2个,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1个,这些保护地的建设有效保护了舟山市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缓解了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的局面。

四、不断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舟山市海域和普陀区陆域列入了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重点区域,目前历经春夏秋冬四个航次,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通过评审验收,调查记录到海洋生物11大类935种及鲎、刀鲚、大黄鱼等濒危保护动物。普陀区全门类开展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陆生高等植物435种(野生130种,栽培305种)、鸟类34种、两栖动物2种、爬行动物1种、昆虫522种、大型真菌185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自2009年成立以来,严密监测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同时加强对重要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和鸟类主要繁殖地、停歇地等相关环节的疫情监测。2015以来年救助各类野生动物400多只,其中其中国家一级保护2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0余只。

五、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抢救性开展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近地保护工作,对中华凤头燕鸥、普陀鹅耳枥、风兰、珊瑚菜、水獭实行专项就地保护。五峙山列岛自然保护区鸟类引来世界“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来此繁衍,其中2020年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20只,2022年,目前已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13巢,幼鸟12只左右。发明风兰种子无菌萌发技术,成功回归风兰1000余株。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十四五”时期,舟山市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给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