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舟山建设简报2022年第8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06-23 15:51 浏览量: 字号:[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辑(二)

 

 

● 定海区做好“联、智、清”文章构筑“五峙山鸟岛保护共同体”

● 普陀构建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定海区做好“联、智、清”文章构筑“五峙山鸟岛保护共同体”

 

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以来,栖息在五峙山列岛的多种珍稀濒危鸟类保护等级提升。新形势下,定海不断强化保护区协同管理和区域环境问题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8%,PM2.5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为历史最低,实现四连降;近海海域海水水质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维持在较高水平。生态系统完整、结构稳定、独具特色的五峙山自然保护区引来世界“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来此繁衍,各类迁徙栖息鸟类数量达一万七千只。   

 一、建立“联合联动”立体化保护区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多方协同机制。自然资源、检察院等八部门联手成立“五峙山鸟岛联合保护协同中心”,定海区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和“东海渔嫂”定海分队担任监督员,构建起“1+X”鸟岛立体化保护格局。二是形成部门共管态势。通过信息互通、协同快速反应为鸟岛提供多方位防护,已联合查处两起在靠近鸟岛保护区的马目海域非法倾倒废物的公益诉讼案件,有效打击了破坏栖息地环境等违法行为。三是汇聚社会共治力量。加强与观鸟志愿者协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间沟通协作;开展鸟岛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试点建设和净滩行动等海洋环保公益行动;邀请科研院所和浙江自然博物馆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和专题研究探讨,辅助专项保护和公益诉讼办案。

二、搭建“智能智慧”数字化鸟岛信息平台

一是升级鸟岛智能监控。依托“海岛及滨海湿地鸟类在线监测传感器研制”这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实现鸟类云端动态监测。同时,通过微波、5G、人工智能鸟类识别等技术大幅提高鸟类识别效能。二是探索鸟岛智慧监管。依托“智慧鸟岛”工程建设推动“五峙山鸟岛联合保护协同中心”逐步实现对鸟岛以及周边海域环境的智慧化实时监管,为打造“鸟岛执法大数据平台”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推动鸟岛价值探索。在本岛规划建设集声像、标本展示和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鸟类科普馆,将保护区“远景再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科技实景体验,打开省、市、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新窗口。

三、健全“清查清零”全域化入海污染防控机制

一是环境问题清查销号。建立突出环境问题挂账销号机制,落实滩(湾)长制,健全部门联动和流域联动机制,提升沿海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置能力。开展全省“绿盾”专项行动,借助卫片信息核查,清查保护地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内环境问题和风险,杜绝侵占、破坏保护地等违法行为。二是严防严治陆源污染。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取缔非法排污;开展涉水低散乱治理减污清污,塑料造粒厂全部取缔,电镀、印染行业全部整合入园,船舶、水产行业全面整治提升,海洋污染风险显著降低。三是法治护航海岸带整治。成立海岸带公益诉讼保护创新实践基地,监察机关与各涉海部门间将形成“1+N”合作机制,搭建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等统筹办案“桥梁”,实现对破坏海洋生态资源违法行为的链条式打击。

 

 

普陀构建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陀是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29个重点区域之一。2020年以来,全区立足摸清本底、掌握动态,在全面调查境内陆域物种种类、分布、数量、生境等现状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从建图库、定方案、立机制着手,努力为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长效保护提供普陀方案。

一、一组图库展示多样物种

全门类开展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新的陆生高等植物435种(野生130种,栽培305种)、鸟类34种、两栖动物2种、爬行动物1种、昆虫522种、大型真菌185。结合历史资料编制2021年版全区物种分布组图,建立现有物种数据库。录入陆生高等植物1801种、两栖和爬行动物40种、哺乳动物13种、鸟类198种、陆生昆虫896种、大型真菌18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种。

二、一个方案监控重点区域

在全面评估2021年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陆域生物多样性延续调查观测工作方案(2022-2025)》。划定1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约65平方公里,占全区陆域面积约14.2%,涵盖10个镇、街道和区属管委会。在重点区域设置固定观测样线18条,观测样点15个,精心设计指示牌、标识和标牌,标记样线和样点。布设红外相机57台,安装高清视频监控6台,对各重点区域开展长期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针对中华穿山甲、小灵猫、义乌小鲵等重点物种开展专项观测,摸清其种群动态变化、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

三、一套机制落实长效保护

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班,统筹指导和部署督促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下设专班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及时召开专班工作会议,协调解决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及旗舰物种、特有物种、指示物种等重点物种保护问题。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研究制定《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办法(试行)》,规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美丽普陀建设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估,结合考核结果运用,切实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美丽舟山建设

美丽舟山建设简报2022年第8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06-23 15:51:5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辑(二)

 

 

● 定海区做好“联、智、清”文章构筑“五峙山鸟岛保护共同体”

● 普陀构建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定海区做好“联、智、清”文章构筑“五峙山鸟岛保护共同体”

 

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以来,栖息在五峙山列岛的多种珍稀濒危鸟类保护等级提升。新形势下,定海不断强化保护区协同管理和区域环境问题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8%,PM2.5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为历史最低,实现四连降;近海海域海水水质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维持在较高水平。生态系统完整、结构稳定、独具特色的五峙山自然保护区引来世界“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来此繁衍,各类迁徙栖息鸟类数量达一万七千只。   

 一、建立“联合联动”立体化保护区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多方协同机制。自然资源、检察院等八部门联手成立“五峙山鸟岛联合保护协同中心”,定海区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和“东海渔嫂”定海分队担任监督员,构建起“1+X”鸟岛立体化保护格局。二是形成部门共管态势。通过信息互通、协同快速反应为鸟岛提供多方位防护,已联合查处两起在靠近鸟岛保护区的马目海域非法倾倒废物的公益诉讼案件,有效打击了破坏栖息地环境等违法行为。三是汇聚社会共治力量。加强与观鸟志愿者协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间沟通协作;开展鸟岛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试点建设和净滩行动等海洋环保公益行动;邀请科研院所和浙江自然博物馆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和专题研究探讨,辅助专项保护和公益诉讼办案。

二、搭建“智能智慧”数字化鸟岛信息平台

一是升级鸟岛智能监控。依托“海岛及滨海湿地鸟类在线监测传感器研制”这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实现鸟类云端动态监测。同时,通过微波、5G、人工智能鸟类识别等技术大幅提高鸟类识别效能。二是探索鸟岛智慧监管。依托“智慧鸟岛”工程建设推动“五峙山鸟岛联合保护协同中心”逐步实现对鸟岛以及周边海域环境的智慧化实时监管,为打造“鸟岛执法大数据平台”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推动鸟岛价值探索。在本岛规划建设集声像、标本展示和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鸟类科普馆,将保护区“远景再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科技实景体验,打开省、市、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新窗口。

三、健全“清查清零”全域化入海污染防控机制

一是环境问题清查销号。建立突出环境问题挂账销号机制,落实滩(湾)长制,健全部门联动和流域联动机制,提升沿海环境问题发现和处置能力。开展全省“绿盾”专项行动,借助卫片信息核查,清查保护地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内环境问题和风险,杜绝侵占、破坏保护地等违法行为。二是严防严治陆源污染。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取缔非法排污;开展涉水低散乱治理减污清污,塑料造粒厂全部取缔,电镀、印染行业全部整合入园,船舶、水产行业全面整治提升,海洋污染风险显著降低。三是法治护航海岸带整治。成立海岸带公益诉讼保护创新实践基地,监察机关与各涉海部门间将形成“1+N”合作机制,搭建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等统筹办案“桥梁”,实现对破坏海洋生态资源违法行为的链条式打击。

 

 

普陀构建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陀是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29个重点区域之一。2020年以来,全区立足摸清本底、掌握动态,在全面调查境内陆域物种种类、分布、数量、生境等现状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从建图库、定方案、立机制着手,努力为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长效保护提供普陀方案。

一、一组图库展示多样物种

全门类开展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到新的陆生高等植物435种(野生130种,栽培305种)、鸟类34种、两栖动物2种、爬行动物1种、昆虫522种、大型真菌185。结合历史资料编制2021年版全区物种分布组图,建立现有物种数据库。录入陆生高等植物1801种、两栖和爬行动物40种、哺乳动物13种、鸟类198种、陆生昆虫896种、大型真菌18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种。

二、一个方案监控重点区域

在全面评估2021年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陆域生物多样性延续调查观测工作方案(2022-2025)》。划定1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约65平方公里,占全区陆域面积约14.2%,涵盖10个镇、街道和区属管委会。在重点区域设置固定观测样线18条,观测样点15个,精心设计指示牌、标识和标牌,标记样线和样点。布设红外相机57台,安装高清视频监控6台,对各重点区域开展长期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针对中华穿山甲、小灵猫、义乌小鲵等重点物种开展专项观测,摸清其种群动态变化、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

三、一套机制落实长效保护

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班,统筹指导和部署督促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下设专班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建立工作会商机制,及时召开专班工作会议,协调解决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及旗舰物种、特有物种、指示物种等重点物种保护问题。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研究制定《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办法(试行)》,规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美丽普陀建设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估,结合考核结果运用,切实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