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舟山建设简报2022年第10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08-08 15:40 浏览量: 字号:[ ]


舟山市生态环境局三举措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舟山生态环境部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主责主业,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从审批、监管、服务三个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助力经济稳进提质、企业纾困解难。

一、正面清单推行柔性执法落实执法“正面清单”,将46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充分利用在线监控、电量监控、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及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实施智慧监管,做到无事不扰。推广舟山“环保e企管”平台,通过赋予企业红、黄、绿三色码实现分级分类智能化监管,促进企业自主发现整改环境问题,已完成企业赋码1788家,领码率达87%。首次将生态环境执法事项纳入舟山市行政执法多领域首错免罚事项清单,对符合首错免罚清单模式适用条件的,经执法人员批评教育并提出整改要求,当事人自愿承诺即时整改或在约定时间内整改并签署承诺书的,可以不予处罚。2022年6月舟山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开出了首个轻微违法不罚单。

二、以“流程优化”提升审批效率。推进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危险废物年度管理计划审核、危险废经营许可证核发、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固体废物跨省利用备案等事项全部实现线上办理,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各项成本。推进建设项目区域环评+环境标准陆海统筹多评合一等举措,创新土壤报告评审流程,取消生态环境部门书面评审意见环节,改为更新名录+告知结果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建立重大项目省、市、县 (区)三级会商机制,落实“一对一”专人服务,结合数字化改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快“车道”应用,解决项目环境准入速度与成本问题。六横大桥项目环评编制时间节省了约60天,大宗基地项目(铁矿石)3天获得生态环境部批复通过,获批时间之快,创造了新的记录,减少费用支出近100万元。

          三、以“精准帮扶”解决“急难愁盼”。深化拓展三服务,完善定向帮扶机制,精准把握企业、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点对点、全过程跟踪服务,实行问题收集、交办、跟踪、销号等全过程闭环管理,1-6月共结对服务企业123家,开展三服务20余次。不断完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体系,实现动态应纳尽纳应收尽收。组织“环保管家”等专业技术团队指导帮扶红、黄码企业问题整改,已实现红、黄码转绿码企业800余家次。强化第三方服务市场监管,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解决环评编制质量与时效问题。开展环保服务企业“码上直播”活动,围绕企业关切,重点宣讲涉企法律法规、涉企案例,解读涉企政策等。6月17日开展的涉危废转移内容,参与人数超500人次。

    

 

 

普陀区启用“海洋云仓”推动渔船污染防治

步入智能时代

 


    为有效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我区聚焦渔业海洋污染治理难题,以渔船污染物“智治”为切口,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建设“海洋云仓”治污模式,以沈家门中心渔港为核心搭建“1+X”渔业水污染物防治网,实现渔业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一站式、全流程、数字化智慧治理。目前,“海洋云仓”项目已正式启用。

    一、一仓多点,构建水污染物防治网。以沈家门中心渔港为核心,布局1个集中预处理中心“海洋云仓”,在环舟山及沈家门中心渔港、月岙及樟州二级渔港、桃花一级渔港一带建设5座独立运转“小云仓”,形成“1+N”模块。创新应用“物联网+区块链”数字治污技术,以渔业船舶数据为基础,建立数字化协同系统,将产废端、运输端、处置端、监管端等关联方的信息进行链接,用于渔船污染物接收、贮存和预处理减量,实现渔船含油污水、废矿物油、生活污水等水污染物减量化、节约化、安全化回收处置,可年处理油污水450吨,基本满足沈家门渔港渔业污染物处置需求。

    二、一键下单,搭建“电子联单”跟踪链。构建渔船污染物处理全过程监管流程,对污染物处置的发起、中途运输、终端处置实行全环节管控,渔民在“浙里办——渔省心”APP发起污染物申报后,系统就会通知专业船舶上船收集。收集到的船舶污染物会被转运至沈家门中心渔港的“海洋云仓”进行高达97%的减量处理,随后再统筹运输到合规的污染物处置单位进行再处理。处置过程中,“海洋云仓”自动生成可视化产废单、收集单、运输单、处置单和监管单“电子五联单”,且数据不可篡改,实现污染物处理全过程留痕、可追溯。

    三、一船一码,筑造污染物监管全屏障。构建“事前研判预警—事中监测干预—事后执法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创新实施渔船环保“红、黄、绿”三色码,对渔业船舶含油废水、生活污水、废矿物油等三类水污染物处置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对出海3个月以内上交过水污染物的渔业船舶赋予绿码,3个月以上未上交处置的船舶赋予黄码,超过6个月未处置水污染物的船舶赋予红码。“海洋云仓”应用对黄码、红码渔船进行在线高频预警,并列入环保“黑名单”,在港口、海上执法等方面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引导渔民主动参与环保,降低渔船污染物源头排污风险。目前,已将全区24米以上渔船1500多艘全部纳入“海洋云仓”治污管理,开展培训学习3期,培训船老大660名,伏季休渔期内实现培训全覆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美丽舟山建设

美丽舟山建设简报2022年第10期

消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2-08-08 15:40:14


舟山市生态环境局三举措助力经济稳进提质

 

舟山生态环境部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主责主业,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从审批、监管、服务三个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助力经济稳进提质、企业纾困解难。

一、正面清单推行柔性执法落实执法“正面清单”,将46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充分利用在线监控、电量监控、无人机巡查、走航监测及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实施智慧监管,做到无事不扰。推广舟山“环保e企管”平台,通过赋予企业红、黄、绿三色码实现分级分类智能化监管,促进企业自主发现整改环境问题,已完成企业赋码1788家,领码率达87%。首次将生态环境执法事项纳入舟山市行政执法多领域首错免罚事项清单,对符合首错免罚清单模式适用条件的,经执法人员批评教育并提出整改要求,当事人自愿承诺即时整改或在约定时间内整改并签署承诺书的,可以不予处罚。2022年6月舟山市生态环境局普陀分局开出了首个轻微违法不罚单。

二、以“流程优化”提升审批效率。推进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危险废物年度管理计划审核、危险废经营许可证核发、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固体废物跨省利用备案等事项全部实现线上办理,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各项成本。推进建设项目区域环评+环境标准陆海统筹多评合一等举措,创新土壤报告评审流程,取消生态环境部门书面评审意见环节,改为更新名录+告知结果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建立重大项目省、市、县 (区)三级会商机制,落实“一对一”专人服务,结合数字化改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快“车道”应用,解决项目环境准入速度与成本问题。六横大桥项目环评编制时间节省了约60天,大宗基地项目(铁矿石)3天获得生态环境部批复通过,获批时间之快,创造了新的记录,减少费用支出近100万元。

          三、以“精准帮扶”解决“急难愁盼”。深化拓展三服务,完善定向帮扶机制,精准把握企业、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点对点、全过程跟踪服务,实行问题收集、交办、跟踪、销号等全过程闭环管理,1-6月共结对服务企业123家,开展三服务20余次。不断完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体系,实现动态应纳尽纳应收尽收。组织“环保管家”等专业技术团队指导帮扶红、黄码企业问题整改,已实现红、黄码转绿码企业800余家次。强化第三方服务市场监管,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解决环评编制质量与时效问题。开展环保服务企业“码上直播”活动,围绕企业关切,重点宣讲涉企法律法规、涉企案例,解读涉企政策等。6月17日开展的涉危废转移内容,参与人数超500人次。

    

 

 

普陀区启用“海洋云仓”推动渔船污染防治

步入智能时代

 


    为有效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我区聚焦渔业海洋污染治理难题,以渔船污染物“智治”为切口,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建设“海洋云仓”治污模式,以沈家门中心渔港为核心搭建“1+X”渔业水污染物防治网,实现渔业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一站式、全流程、数字化智慧治理。目前,“海洋云仓”项目已正式启用。

    一、一仓多点,构建水污染物防治网。以沈家门中心渔港为核心,布局1个集中预处理中心“海洋云仓”,在环舟山及沈家门中心渔港、月岙及樟州二级渔港、桃花一级渔港一带建设5座独立运转“小云仓”,形成“1+N”模块。创新应用“物联网+区块链”数字治污技术,以渔业船舶数据为基础,建立数字化协同系统,将产废端、运输端、处置端、监管端等关联方的信息进行链接,用于渔船污染物接收、贮存和预处理减量,实现渔船含油污水、废矿物油、生活污水等水污染物减量化、节约化、安全化回收处置,可年处理油污水450吨,基本满足沈家门渔港渔业污染物处置需求。

    二、一键下单,搭建“电子联单”跟踪链。构建渔船污染物处理全过程监管流程,对污染物处置的发起、中途运输、终端处置实行全环节管控,渔民在“浙里办——渔省心”APP发起污染物申报后,系统就会通知专业船舶上船收集。收集到的船舶污染物会被转运至沈家门中心渔港的“海洋云仓”进行高达97%的减量处理,随后再统筹运输到合规的污染物处置单位进行再处理。处置过程中,“海洋云仓”自动生成可视化产废单、收集单、运输单、处置单和监管单“电子五联单”,且数据不可篡改,实现污染物处理全过程留痕、可追溯。

    三、一船一码,筑造污染物监管全屏障。构建“事前研判预警—事中监测干预—事后执法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创新实施渔船环保“红、黄、绿”三色码,对渔业船舶含油废水、生活污水、废矿物油等三类水污染物处置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对出海3个月以内上交过水污染物的渔业船舶赋予绿码,3个月以上未上交处置的船舶赋予黄码,超过6个月未处置水污染物的船舶赋予红码。“海洋云仓”应用对黄码、红码渔船进行在线高频预警,并列入环保“黑名单”,在港口、海上执法等方面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引导渔民主动参与环保,降低渔船污染物源头排污风险。目前,已将全区24米以上渔船1500多艘全部纳入“海洋云仓”治污管理,开展培训学习3期,培训船老大660名,伏季休渔期内实现培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