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多措并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开展延续调查观测。编制专项工作方案,组织实施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延续调查观测,覆盖普陀山、朱家尖、桃花等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岛屿,重点调查高等植物、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蝴蝶、大型真菌。年初至今野外调查12次,发现普陀新记录种9种,县域生物多样性丰度指数增至1379种。在朱家尖等地安装5个360°光学变焦高清视频,对滨海湿地过境鸟类进行全天候无死角观测。
二、优化就地保护格局。落实“三区三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583.44平方公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条件。新增绿地面积约11.18万平方米。建设美丽生态廊道2400亩,除治互花米3730亩。在桃花岛省级风景名胜区、大深水滨海省级湿地公园等区域建设6个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
三、凝聚保护监管合力。建设舟山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普陀站,为野生动物营造安全的“家”。本年度救护凤头鹰、领角鸮等野生动物30例,处置蛇类扰民事件90起,保险理赔野猪致害8宗。强化涉野生动植物事项行政许可,前10月办理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事项8个。多部门联合开展“2023清风行动”和“迎亚运促和谐”野生动物执法专项行动,监督检查1242个点位。
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打造普陀生态文明研学中心,利用高科技技术展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成效及互动体验。建设田园综合体环保展区,呈现具有海岛特色的物种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结合“爱鸟周”“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纪念日开展集中宣传,持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向全社会辐射。梳理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成果,编录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普陀珍稀物种166种生物信息,发布《普陀灵韵—海岛珍稀物种撷趣》一书,填补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史上生物多样性科普读物空白。
(普陀区美丽办供稿)
嵊泗县“低碳+创新”建设绿色发展高地
近年来,嵊泗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科技创新驱动引擎,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充分挖掘“海+岛+渔”地域特色资源,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设绿色低碳海岛县。
一、构建清洁高效的海岛现代能源体系。近年来,嵊泗县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致力于打造海上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加快推进海上风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海上光伏能源利用,积极探索波浪能、海洋氢能综合开发,不断探索新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嵊泗2#、5#、6#海上风电已建成并实现全容量并网,装机容量达68.2 万千瓦,嵊泗1#、3#、4#、7#海上风电项目和薄刀咀120MW光伏电站项目正有序推进建设,嵊泗5#二期、8#、沪舟大桥、嵊泗泗礁等项目也纳入后期规划,百万千瓦级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基地画卷正徐徐展开。
二、打造绿色发展的低零碳海岛样板。嵊泗县以低(零)碳示范乡镇(社区)、村(社区)创建为契机,努力挖掘低(零)碳海岛特色亮点。构建零碳民宿、零碳景区、零碳体验馆等智慧产业领跑项目,积极打造低零碳智慧岛。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绿色渔业,完成新型环保养殖浮球替代工作。加大渔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创新“无废海岛”绿色发展模式。2021年,嵊泗花鸟乡和洋山镇雄洋社区分别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低(零)碳乡镇、低(零)碳村(社区)试点创建单位。2023年,枸杞乡干斜村和五龙乡黄沙村成功入选全省第三批低(零)碳村(社区)试点创建单位。
三、探索科学规范的海洋蓝碳发展路径。嵊泗县积极探索贻贝养殖-固碳增汇-蓝碳交易新模式。研究贻贝生长代谢机制,分析贻贝环境应急响应特征,推动贻贝产量提升。创新海洋碳汇计算方法,建立贻贝碳汇监测核算体系,量化贻贝固碳能力。探索嵊泗养殖项目纳入区域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路径,助推贻贝养殖绿色发展,助力乡村低碳共富。2023年,嵊泗县厚壳贻贝养殖固碳项目入选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标杆项目,同时成功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县,并达成浙江省首笔贻贝海洋碳汇交易意向签约。
(嵊泗县美丽办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