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五水共治”工作动态2024年第1期
消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1-18 11:30 浏览量: 字号:[ ]

本期导读

◆ 我市与海南省澄迈县结对帮扶  共同推进治水工作

◆ 市水利局聚焦亲水惠民打造幸福河湖

◆ 我市打响2024年“找寻查挖”第一枪

◆ 定海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

◆ 普陀区普陀诸湾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美丽海湾名单






我市与海南省澄迈县结对帮扶共同推进治水工作


为了加强治水工作顶层设计思路交流,探索推广治水新模式,打造治水合作新典范。1月10日,舟山市与海南省澄迈县举行结对帮扶交流合作签约仪式。海南省治水办综合组组长徐良伟,澄迈县副县长、县治水办主任蔡笃汉,舟山市治水办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洪志标,专职副主任朱洪兴等领导出席。会上,双方就近年来的治水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随行专家陆效军对治水、融资方面进行经验介绍。

此次结对帮扶交流合作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交流互通。综合运用信息简报、工作通报等方式,及时相互通报交流;二是智力支撑互享。充分挖掘舟山市与澄迈县两地涉水领域专家、团队、企业资源,共同提升治水工作资源广度、技术高度、管理力度;三是治水专题互讲。组织开展实地交流、视频对话、工作访谈等多种形式,宣讲治水成功案例,推广治水成功经验;四是干部人才互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干部、人才交流培训,每年分批次互派干部赴实地交流指导;五是产业项目互助。涉及治水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可以在施工工艺、技术、能力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同时,两地计划打造三项合作机制:一是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确定对口联络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跟进合作事项推进工作;二是建立工作会商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商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互访、交流、考察等活动;三是建立总结评估机制。定期开展交流合作和帮扶工作情况总结与评估,探讨交流后续工作安排,推动具体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本次结对协议的签署,拉开了两地治水工作的合作序幕,将进一步拓宽治水合作领域、深化治水合作层次、提升治水合作广度,实现互学互鉴、协调发展、合作共赢,合力打造更具辨识度、更有影响力的治水金名片。           

(市治水办)




市水利局聚焦亲水惠民打造幸福河湖


2023年,市水利局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以促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各级河湖长和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

一、发布总河长令高位推进。市县两级均以总河长令发布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行动计划,召开总河长会或联席会部署推进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建立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机制,积极营造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浓厚氛围。各县(区)围绕“安全、生态、宜居、智慧、富民”主题,以“幸福河湖惠人民”为理念,科学编制“一县一规划”。定海区入围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名单。

二、开展河湖生态系统治理。完成15条(个)以上重点河湖健康评价,3条共20.35公里省级“美丽河湖”、2个“水美乡镇”、2个高品质“水美乡村”和9个亲水节点创建任务。完成农村河道整治9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6公里、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建设21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平方公里等任务。

三、全域强化河湖水域监管。开展“护航亚运”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专项行动,排摸全市1052条河段,完成全市13693个入河排口的排查工作,清理河道水草、岸线垃圾1077吨,整治违法占用水域、违规乱堆等问题300个,整改完成率100%。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突出河湖长制主题宣传,全面展示河湖长制工作成效,使河湖长制“进学校、进社区、进广场”,全年在市级以上主要媒体发布河湖长制、河湖治理等信息70余篇。发挥“绿水币”机制效能,引导全民参与治水护水,定期组织“民间河长”志愿者队伍开展巡河、观摩、座谈等活动,积极营造全民治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市水利局)




我市打响新年“找寻查挖”第一枪


为进一步提高各县(区)、功能区“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问题整改率与销号率,市治水办针对2023年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开展现场核查,督促整改销号,打响新年“找寻查挖”第一枪。

从去年12月27日起,先后赴定海区、普陀区、普朱和新城管委会等地核查重点问题整改完成情况。一是加强全面核查。根据市级重点问题清单,对各涉水点位进一步排摸复查,仍然发现部分河道、管网整改进度较慢、整改情况不够完善、整改质量不高等问题,制定问题清单交办落实。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督促属地加强整改质量管控,深度查挖现存问题,针对顽疾沉疴,破解“反复治、治反复”问题,把问题整改和属地责任落到实处。三是提高整改销号。加强涉水问题施工管理,求真务实整改问题,力求问题整改一个,验收销号一个,确保去存量无增量。截至2024年1月4日,共发现并上报各类问题1635个,其中市级重点问题101个,一般问题1534个,已落实整改1607个,整改率98.29%,已销号1588个,销号率97.13%。

下一步,还将以“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以推动涉水问题发现机制落地见效为着力点,持续提升“找寻查挖”整改进度和质量,精准发力,立行立改, 确保问题整改取得实效,助推我市“五水共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治水办)




定海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


位于干览镇青龙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总投资1642万元,计划于2023年12月完工。建设内容包括:铺设6500米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新建三套污水处理终端等。

为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镇领导以及青龙村村委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查看管网铺设方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位置等。并深入到实施治理的点位现场,听取关于工程的施工进度汇报并研究治理方案、探讨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了相适应的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并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村级负责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护机制。以“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为标准,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花最少的钱、尽最大的努力、发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建设质量最佳的民心工程,确保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快建设“魅力干览”。

(定海区治水办)




普陀区普陀诸湾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美丽海湾名单


近日,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3年浙江省美丽海湾评选结果的公告》,我市普陀诸湾成功入选浙江省美丽海湾(第一批)名单。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是《“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公众亲海环境质量,强化美丽海湾示范引领。

普陀诸湾位于舟山市东部,海域面积617.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449.6公里。建设类型为蓝海保育型美丽海湾,建设范围包括普陀山、朱家尖、桃花、中街山等26个主要海岛及邻近海域。湾区内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各一个,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县(区)和省级“十大海岛公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普陀区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系统治理,按照“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推进普陀诸湾美丽海湾建设。

坚持统筹谋划,精心描绘美丽海湾优美蓝图。委托中国环科院高规格编制《普陀诸湾“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形成“一湾一策”治理体系,凸显“一岛一格局”“一岛一美丽”共建共富共美湾区海岛网格。

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湾区系统治理美丽蝶变。实施“百年渔港”沈家门港沿线两岸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0多亿资金清理沿岸建筑12.5万平方米、搬迁企业30余家、拆除码头18座、修复海岸线8.7公里、恢复生态湿地15.05万平方米。结合城市有机更新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30多亿,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万吨/日,完成10个乡镇、3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115个生活小区管网改造,新建、改建、修复雨污水管网300余公里,实现集镇区全域“零直排”。全域完成310个入海排口整治溯源,制定21个重点问题排口“一口一策”方案,精确施治、系统改造。出台并实施全国首个由政府层面制定的渔港水域污染防治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沈家门渔港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建立海上环卫机制,构建125个区、镇、村三级“湾滩长”组织体系,成立海上、海域海岸线、民间湾滩志愿者“三支保洁队伍”,组建11艘常态化保洁船队,打造全省首艘大型海上垃圾收集船。实施“海洋云仓”渔船水污染物智能化防治,全区1462艘24米以上渔船实现船舶污染物全链条精准治污管污。

建成全国绿色修造船基地,全面推行超高压水除锈、自动化焊接、废水回收利用等绿色修船技术研发应用,推动绿色修船低碳发展。全区鱼粉生产企业“七合一”整合提升,成功研发从生产废水中提取酶解鱼溶浆产品的工艺,实现鱼粉行业生产技术变革。

同时,普陀区多措并举,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每年增殖放流名优种类苗种约2亿单位,实施港湾海底清淤面积达3.39平方千米。引种两万多株红树植物,刷新国内红树林人工引种最北界纪录(北纬30度线)。开展海岛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记录到陆生生物2496种,新发现省域以上新记录种100余种,中国新记录种达40余种。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中街山列岛和白沙海洋牧场完成项目验收,桃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面推进中。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人海和谐优美亲海空间。普陀区沿港造景,扮靓美丽海湾气质形象。延伸构筑“百里滨海大道”,沿岸全线改造建设休闲景观带,建成亲水景观滨海廊道。螺塘线沿途打造村落、海滩、山坡、民宿等景致串联成线,荣获浙江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以岛为园,打造形成以中街山列岛旅游发展样板区、本岛滨海休闲都市带、桃花岛和白沙岛等若干个文化旅游主题岛为主,双山岛和葫芦岛等若干个特色旅游小岛为辅的“一城耀眼·群岛璀璨”海岛公园发展格局,提升美丽海湾建设的内在品质。            

(普陀区治水办)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治水治污大会战 > 工作动态

舟山市“五水共治”工作动态2024年第1期

消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1-18 11:30:30

本期导读

◆ 我市与海南省澄迈县结对帮扶  共同推进治水工作

◆ 市水利局聚焦亲水惠民打造幸福河湖

◆ 我市打响2024年“找寻查挖”第一枪

◆ 定海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

◆ 普陀区普陀诸湾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美丽海湾名单






我市与海南省澄迈县结对帮扶共同推进治水工作


为了加强治水工作顶层设计思路交流,探索推广治水新模式,打造治水合作新典范。1月10日,舟山市与海南省澄迈县举行结对帮扶交流合作签约仪式。海南省治水办综合组组长徐良伟,澄迈县副县长、县治水办主任蔡笃汉,舟山市治水办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洪志标,专职副主任朱洪兴等领导出席。会上,双方就近年来的治水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随行专家陆效军对治水、融资方面进行经验介绍。

此次结对帮扶交流合作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交流互通。综合运用信息简报、工作通报等方式,及时相互通报交流;二是智力支撑互享。充分挖掘舟山市与澄迈县两地涉水领域专家、团队、企业资源,共同提升治水工作资源广度、技术高度、管理力度;三是治水专题互讲。组织开展实地交流、视频对话、工作访谈等多种形式,宣讲治水成功案例,推广治水成功经验;四是干部人才互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干部、人才交流培训,每年分批次互派干部赴实地交流指导;五是产业项目互助。涉及治水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可以在施工工艺、技术、能力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同时,两地计划打造三项合作机制:一是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确定对口联络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跟进合作事项推进工作;二是建立工作会商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商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互访、交流、考察等活动;三是建立总结评估机制。定期开展交流合作和帮扶工作情况总结与评估,探讨交流后续工作安排,推动具体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本次结对协议的签署,拉开了两地治水工作的合作序幕,将进一步拓宽治水合作领域、深化治水合作层次、提升治水合作广度,实现互学互鉴、协调发展、合作共赢,合力打造更具辨识度、更有影响力的治水金名片。           

(市治水办)




市水利局聚焦亲水惠民打造幸福河湖


2023年,市水利局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以促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各级河湖长和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

一、发布总河长令高位推进。市县两级均以总河长令发布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行动计划,召开总河长会或联席会部署推进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建立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机制,积极营造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浓厚氛围。各县(区)围绕“安全、生态、宜居、智慧、富民”主题,以“幸福河湖惠人民”为理念,科学编制“一县一规划”。定海区入围省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名单。

二、开展河湖生态系统治理。完成15条(个)以上重点河湖健康评价,3条共20.35公里省级“美丽河湖”、2个“水美乡镇”、2个高品质“水美乡村”和9个亲水节点创建任务。完成农村河道整治9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6公里、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建设21公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平方公里等任务。

三、全域强化河湖水域监管。开展“护航亚运”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专项行动,排摸全市1052条河段,完成全市13693个入河排口的排查工作,清理河道水草、岸线垃圾1077吨,整治违法占用水域、违规乱堆等问题300个,整改完成率100%。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突出河湖长制主题宣传,全面展示河湖长制工作成效,使河湖长制“进学校、进社区、进广场”,全年在市级以上主要媒体发布河湖长制、河湖治理等信息70余篇。发挥“绿水币”机制效能,引导全民参与治水护水,定期组织“民间河长”志愿者队伍开展巡河、观摩、座谈等活动,积极营造全民治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市水利局)




我市打响新年“找寻查挖”第一枪


为进一步提高各县(区)、功能区“找寻查挖”专项行动问题整改率与销号率,市治水办针对2023年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开展现场核查,督促整改销号,打响新年“找寻查挖”第一枪。

从去年12月27日起,先后赴定海区、普陀区、普朱和新城管委会等地核查重点问题整改完成情况。一是加强全面核查。根据市级重点问题清单,对各涉水点位进一步排摸复查,仍然发现部分河道、管网整改进度较慢、整改情况不够完善、整改质量不高等问题,制定问题清单交办落实。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督促属地加强整改质量管控,深度查挖现存问题,针对顽疾沉疴,破解“反复治、治反复”问题,把问题整改和属地责任落到实处。三是提高整改销号。加强涉水问题施工管理,求真务实整改问题,力求问题整改一个,验收销号一个,确保去存量无增量。截至2024年1月4日,共发现并上报各类问题1635个,其中市级重点问题101个,一般问题1534个,已落实整改1607个,整改率98.29%,已销号1588个,销号率97.13%。

下一步,还将以“找寻查挖”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以推动涉水问题发现机制落地见效为着力点,持续提升“找寻查挖”整改进度和质量,精准发力,立行立改, 确保问题整改取得实效,助推我市“五水共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治水办)




定海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


位于干览镇青龙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总投资1642万元,计划于2023年12月完工。建设内容包括:铺设6500米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新建三套污水处理终端等。

为促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镇领导以及青龙村村委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查看管网铺设方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位置等。并深入到实施治理的点位现场,听取关于工程的施工进度汇报并研究治理方案、探讨具体措施,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了相适应的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并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村级负责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护机制。以“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为标准,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花最少的钱、尽最大的努力、发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建设质量最佳的民心工程,确保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加快建设“魅力干览”。

(定海区治水办)




普陀区普陀诸湾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省美丽海湾名单


近日,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3年浙江省美丽海湾评选结果的公告》,我市普陀诸湾成功入选浙江省美丽海湾(第一批)名单。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是《“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公众亲海环境质量,强化美丽海湾示范引领。

普陀诸湾位于舟山市东部,海域面积617.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449.6公里。建设类型为蓝海保育型美丽海湾,建设范围包括普陀山、朱家尖、桃花、中街山等26个主要海岛及邻近海域。湾区内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各一个,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县(区)和省级“十大海岛公园”。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普陀区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系统治理,按照“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推进普陀诸湾美丽海湾建设。

坚持统筹谋划,精心描绘美丽海湾优美蓝图。委托中国环科院高规格编制《普陀诸湾“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形成“一湾一策”治理体系,凸显“一岛一格局”“一岛一美丽”共建共富共美湾区海岛网格。

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湾区系统治理美丽蝶变。实施“百年渔港”沈家门港沿线两岸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0多亿资金清理沿岸建筑12.5万平方米、搬迁企业30余家、拆除码头18座、修复海岸线8.7公里、恢复生态湿地15.05万平方米。结合城市有机更新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30多亿,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万吨/日,完成10个乡镇、3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115个生活小区管网改造,新建、改建、修复雨污水管网300余公里,实现集镇区全域“零直排”。全域完成310个入海排口整治溯源,制定21个重点问题排口“一口一策”方案,精确施治、系统改造。出台并实施全国首个由政府层面制定的渔港水域污染防治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沈家门渔港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建立海上环卫机制,构建125个区、镇、村三级“湾滩长”组织体系,成立海上、海域海岸线、民间湾滩志愿者“三支保洁队伍”,组建11艘常态化保洁船队,打造全省首艘大型海上垃圾收集船。实施“海洋云仓”渔船水污染物智能化防治,全区1462艘24米以上渔船实现船舶污染物全链条精准治污管污。

建成全国绿色修造船基地,全面推行超高压水除锈、自动化焊接、废水回收利用等绿色修船技术研发应用,推动绿色修船低碳发展。全区鱼粉生产企业“七合一”整合提升,成功研发从生产废水中提取酶解鱼溶浆产品的工艺,实现鱼粉行业生产技术变革。

同时,普陀区多措并举,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每年增殖放流名优种类苗种约2亿单位,实施港湾海底清淤面积达3.39平方千米。引种两万多株红树植物,刷新国内红树林人工引种最北界纪录(北纬30度线)。开展海岛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记录到陆生生物2496种,新发现省域以上新记录种100余种,中国新记录种达40余种。大力推进以人工鱼礁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中街山列岛和白沙海洋牧场完成项目验收,桃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面推进中。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人海和谐优美亲海空间。普陀区沿港造景,扮靓美丽海湾气质形象。延伸构筑“百里滨海大道”,沿岸全线改造建设休闲景观带,建成亲水景观滨海廊道。螺塘线沿途打造村落、海滩、山坡、民宿等景致串联成线,荣获浙江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以岛为园,打造形成以中街山列岛旅游发展样板区、本岛滨海休闲都市带、桃花岛和白沙岛等若干个文化旅游主题岛为主,双山岛和葫芦岛等若干个特色旅游小岛为辅的“一城耀眼·群岛璀璨”海岛公园发展格局,提升美丽海湾建设的内在品质。            

(普陀区治水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