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舟山建设工作简报2024年第7期
消息来源:自然生态保护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10-24 16:20 浏览量: 字号:[ ]

嵊泗县全力打造美丽海湾建设新高地

近年来,嵊泗县始终秉持生态立县首位战略,积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2023年,嵊泗县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56.2%,其中一类海水占比38.8%,与上年相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稳中趋好。

一、坚持管理与治理并重,推动保护区管护

一是规划引领,健全保护区管理体系。出台《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实施办法》、《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岛礁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法规和制度,划定3367.37km2生态保护红线控制区域,规定了保护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保护、利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要求,并在保护区部署建设“电子围栏”范围界限标识系统,合理管护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目前已建成两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二是整体联动,构建综合一体化执法。制定《“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一支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等多部门进驻的马鞍列岛综合行政执法队,覆盖马鞍列岛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内的3个乡镇,并以“乡镇派单、部门建单、执法队接单”的工作方式,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开展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管执法。并结合海岛旅游业、渔业生产淡旺季明显的特点,建立潮汐式执法方式,以需求为导向推动联合执法,优化配置执法资源,构建高效协同的涉海综合监管执法体系。

三是蓝色守护,打造生态警务“海味”品牌。设立海味特色的“海湾警长”“岛礁警长”“海域警长”等队伍,组织建立“山海守护人”蓝色生态义警队伍,构建新时代海洋生态保护矩阵。成立全省首个海洋生态警务联勤警务室,以联勤警务投身蔚蓝海岸。依托“智治海安”平台,构建“长江禁渔预警监测模型”“智慧牧场”等系列应用模块, 以智慧感知守护海域时空,破获非法捕捞刑事案同比上升25%。

二、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保障生态化养殖

一是规范管理,推动海水养殖生态发展。印发《嵊泗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养殖海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海水养殖“三权分置”实施考核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实行养殖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明确政府、集体与养殖户的责权关系,强化养殖户有偿使用海域意识,及时处置超界超期违规用海项目。实行传统养殖渔民优先租赁和租赁退出机制。目前3万余亩生态养殖海域全部完成用海确权、1035亩实现“退养还海”。

二是替换整治,实现养殖海域“洁净美”。大力推进新型环保养殖浮球替代,印发《海水养殖泡沫浮球整治工作方案》,成立泡沫浮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补助政策,经过三年整治,全县249.5万只泡沫浮球全部完成替换,极大促进海洋微塑料源头减量和污染隐患消除。

三是数字赋能,智慧平台提能级。创新应用贻贝数字化智慧养殖平台,有效管控非法侵占海域超界养殖等行为,有效规范养殖生产活动,形成海域开发与保护协调机制。目前已对769户养殖户、885艘养殖渔船、2796块养殖桁地全面实行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测预警养殖海域的面积、密度、浮球规范使用等变化,实现养殖全链条数据治理。

三、坚持整治与创建同步,守护蔚蓝海湾

一是提质升级,落实创新“海上环卫”机制。先后印发《嵊泗县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嵊泗县近岸海域“两面一线”污染整治行动方案》,八大责任单位协同、七个乡镇属地参与,全面组建海漂垃圾打捞、湾滩问题巡查、垃圾清运处置三支队伍,部门联动、日常监管、长效保洁三项机制同步运行,建立海面、滩面、海岸线海洋垃圾常态化管理制度,实现全域海漂垃圾日产日清。“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自贸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累计出动巡护保洁人员12138余次,巡查打捞区域面积270平方千米,清理处置海漂垃圾超4000立方,海湾常态保持洁净。

二是融合创建,推进“无废”海岛建设。以全域“无废城市”创建为契机,推进美丽海湾与无废城市共建共享,目前已创建无废岛屿3个。同时,针对废弃贻贝污染问题,积极探索贻贝壳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土壤改良剂、饲料添加剂、微纳米果蔬净等生物制品,仅饲料添加剂一项就可每年消纳贻贝壳6000余吨,以往被倾倒的废贝壳蝶变为金疙瘩。

三是多元发力,实现全民性共治。坚持全民参与,将“海上环保”“净滩净海”等活动纳入《嵊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清单》中,由志愿服务总队牵头,先后策划组织了“蓝湾净滩”“呵护蔚蓝”等十几个系列的“垃圾不入海”文明实践活动,形成固定品牌。年均开展海滩垃圾捡拾、文明劝导等活动500余场,“垃圾不入海”从共识理念走向共同实践。

(嵊泗县美丽办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美丽舟山建设

美丽舟山建设工作简报2024年第7期

消息来源:自然生态保护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10-24 16:20:34

嵊泗县全力打造美丽海湾建设新高地

近年来,嵊泗县始终秉持生态立县首位战略,积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2023年,嵊泗县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56.2%,其中一类海水占比38.8%,与上年相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稳中趋好。

一、坚持管理与治理并重,推动保护区管护

一是规划引领,健全保护区管理体系。出台《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实施办法》、《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岛礁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法规和制度,划定3367.37km2生态保护红线控制区域,规定了保护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保护、利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要求,并在保护区部署建设“电子围栏”范围界限标识系统,合理管护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目前已建成两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二是整体联动,构建综合一体化执法。制定《“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一支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经济发展等多部门进驻的马鞍列岛综合行政执法队,覆盖马鞍列岛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内的3个乡镇,并以“乡镇派单、部门建单、执法队接单”的工作方式,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开展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管执法。并结合海岛旅游业、渔业生产淡旺季明显的特点,建立潮汐式执法方式,以需求为导向推动联合执法,优化配置执法资源,构建高效协同的涉海综合监管执法体系。

三是蓝色守护,打造生态警务“海味”品牌。设立海味特色的“海湾警长”“岛礁警长”“海域警长”等队伍,组织建立“山海守护人”蓝色生态义警队伍,构建新时代海洋生态保护矩阵。成立全省首个海洋生态警务联勤警务室,以联勤警务投身蔚蓝海岸。依托“智治海安”平台,构建“长江禁渔预警监测模型”“智慧牧场”等系列应用模块, 以智慧感知守护海域时空,破获非法捕捞刑事案同比上升25%。

二、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保障生态化养殖

一是规范管理,推动海水养殖生态发展。印发《嵊泗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养殖海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海水养殖“三权分置”实施考核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实行养殖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明确政府、集体与养殖户的责权关系,强化养殖户有偿使用海域意识,及时处置超界超期违规用海项目。实行传统养殖渔民优先租赁和租赁退出机制。目前3万余亩生态养殖海域全部完成用海确权、1035亩实现“退养还海”。

二是替换整治,实现养殖海域“洁净美”。大力推进新型环保养殖浮球替代,印发《海水养殖泡沫浮球整治工作方案》,成立泡沫浮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补助政策,经过三年整治,全县249.5万只泡沫浮球全部完成替换,极大促进海洋微塑料源头减量和污染隐患消除。

三是数字赋能,智慧平台提能级。创新应用贻贝数字化智慧养殖平台,有效管控非法侵占海域超界养殖等行为,有效规范养殖生产活动,形成海域开发与保护协调机制。目前已对769户养殖户、885艘养殖渔船、2796块养殖桁地全面实行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测预警养殖海域的面积、密度、浮球规范使用等变化,实现养殖全链条数据治理。

三、坚持整治与创建同步,守护蔚蓝海湾

一是提质升级,落实创新“海上环卫”机制。先后印发《嵊泗县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嵊泗县近岸海域“两面一线”污染整治行动方案》,八大责任单位协同、七个乡镇属地参与,全面组建海漂垃圾打捞、湾滩问题巡查、垃圾清运处置三支队伍,部门联动、日常监管、长效保洁三项机制同步运行,建立海面、滩面、海岸线海洋垃圾常态化管理制度,实现全域海漂垃圾日产日清。“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自贸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案例。累计出动巡护保洁人员12138余次,巡查打捞区域面积270平方千米,清理处置海漂垃圾超4000立方,海湾常态保持洁净。

二是融合创建,推进“无废”海岛建设。以全域“无废城市”创建为契机,推进美丽海湾与无废城市共建共享,目前已创建无废岛屿3个。同时,针对废弃贻贝污染问题,积极探索贻贝壳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土壤改良剂、饲料添加剂、微纳米果蔬净等生物制品,仅饲料添加剂一项就可每年消纳贻贝壳6000余吨,以往被倾倒的废贝壳蝶变为金疙瘩。

三是多元发力,实现全民性共治。坚持全民参与,将“海上环保”“净滩净海”等活动纳入《嵊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清单》中,由志愿服务总队牵头,先后策划组织了“蓝湾净滩”“呵护蔚蓝”等十几个系列的“垃圾不入海”文明实践活动,形成固定品牌。年均开展海滩垃圾捡拾、文明劝导等活动500余场,“垃圾不入海”从共识理念走向共同实践。

(嵊泗县美丽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