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舟山建设工作简报2024年第5期
消息来源:自然生态保护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9-26 15:08 浏览量: 字号:[ ]

舟山市深耕海洋牧场着力打造蓝色粮仓

 

舟山市自2010年启动海洋牧场建设以来,至今从北向南共建设资源养护型海洋牧场6处,全部成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包括嵊泗县马鞍列岛、东库黄礁2处,普陀区中街山列岛、白沙、桃花岛和六横4处),占浙江省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的50%。此外,岱山县大西寨海域正在创建一处新的海洋牧场,计划近期申报国家级示范区。

一、持续开展资源养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十三五”以来,全市海洋牧场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建造人工鱼礁超25万空方,建设水下在线监测系统2套,移植龙须菜、石莼、褐藻等22.5吨,面积约10公顷。每年以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中心,增殖放流各类苗种约15亿单位,累计120亿单位,科学构建立体化、多营养层级的生态养护系统。针对藻、贝、鱼、虾、蟹和微生物等不同种群设计礁型并有效投放,打造鱼类理想家园。加强增殖放流和管理维护,夯实渔业绿色发展的本底。科学调查结果显示牧场区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人工鱼礁投放两年后,鱼卵和仔鱼密度分别是建礁前的27倍和18倍,褐菖鲉、石斑鱼、三疣梭子蟹、曼氏无针乌贼、厚壳贻贝、大黄鱼等资源密度比投礁前平均提高9.3倍,海水透明度1.5米,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一些稀有物种如海豚和海龟也在礁区频频出现。

二、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持续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实施“海洋牧场渔业+”模式,鼓励渔民在礁区采用延绳钓方式作业,带动游客休闲海钓,在周边海域发展野生驯化和生态养殖,在岸基区开展渔民画、民宿、观光等活动,塑造海洋牧场渔业产品品牌。逐步带动带活牧场周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渔民文化博物馆、吴上明、施光品等多个企业和个人,塑造了“嵊泗枸杞贻贝”、“东极生态大黄鱼”等品牌。2022年普陀区东极镇、白沙乡等地有民宿192家,日均接待游客800余人,营收超3亿元。152位渔民由生产性捕捞转向休闲体验式,日均收入2000元。推动海洋牧场与装备制造、生物高值化等产业紧密结合,引入社会资本,使渔业、工业和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场一产”的海洋牧场特色产业模式。

 三、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人海和谐发展。示范区以自然养护增殖为主,配套建设水下监测系统,发展海上垂钓、祈福放生、渔耕体验等项目,使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在牧场规划、技术标准、效果监测、管理制度等方面增强科技创新,打造“互联网+海洋牧场”,实现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海洋牧场工作受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重要媒体多次关注报道,融媒体、手机自媒体也热捧传播,成为渔业公益示范的典型。如嵊泗县以“海上牧场、心灵港湾”为目标,以渔情、娱乐、渔业为创建主题,坚持推动嵊山镇与枸杞乡集群化发展,逐渐成为美丽城镇海岛样板。(市海洋经济局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首页 > 美丽舟山建设

美丽舟山建设工作简报2024年第5期

消息来源:自然生态保护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9-26 15:08:29

舟山市深耕海洋牧场着力打造蓝色粮仓

 

舟山市自2010年启动海洋牧场建设以来,至今从北向南共建设资源养护型海洋牧场6处,全部成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包括嵊泗县马鞍列岛、东库黄礁2处,普陀区中街山列岛、白沙、桃花岛和六横4处),占浙江省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的50%。此外,岱山县大西寨海域正在创建一处新的海洋牧场,计划近期申报国家级示范区。

一、持续开展资源养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十三五”以来,全市海洋牧场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建造人工鱼礁超25万空方,建设水下在线监测系统2套,移植龙须菜、石莼、褐藻等22.5吨,面积约10公顷。每年以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中心,增殖放流各类苗种约15亿单位,累计120亿单位,科学构建立体化、多营养层级的生态养护系统。针对藻、贝、鱼、虾、蟹和微生物等不同种群设计礁型并有效投放,打造鱼类理想家园。加强增殖放流和管理维护,夯实渔业绿色发展的本底。科学调查结果显示牧场区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人工鱼礁投放两年后,鱼卵和仔鱼密度分别是建礁前的27倍和18倍,褐菖鲉、石斑鱼、三疣梭子蟹、曼氏无针乌贼、厚壳贻贝、大黄鱼等资源密度比投礁前平均提高9.3倍,海水透明度1.5米,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一些稀有物种如海豚和海龟也在礁区频频出现。

二、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持续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实施“海洋牧场渔业+”模式,鼓励渔民在礁区采用延绳钓方式作业,带动游客休闲海钓,在周边海域发展野生驯化和生态养殖,在岸基区开展渔民画、民宿、观光等活动,塑造海洋牧场渔业产品品牌。逐步带动带活牧场周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渔民文化博物馆、吴上明、施光品等多个企业和个人,塑造了“嵊泗枸杞贻贝”、“东极生态大黄鱼”等品牌。2022年普陀区东极镇、白沙乡等地有民宿192家,日均接待游客800余人,营收超3亿元。152位渔民由生产性捕捞转向休闲体验式,日均收入2000元。推动海洋牧场与装备制造、生物高值化等产业紧密结合,引入社会资本,使渔业、工业和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场一产”的海洋牧场特色产业模式。

 三、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人海和谐发展。示范区以自然养护增殖为主,配套建设水下监测系统,发展海上垂钓、祈福放生、渔耕体验等项目,使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在牧场规划、技术标准、效果监测、管理制度等方面增强科技创新,打造“互联网+海洋牧场”,实现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海洋牧场工作受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重要媒体多次关注报道,融媒体、手机自媒体也热捧传播,成为渔业公益示范的典型。如嵊泗县以“海上牧场、心灵港湾”为目标,以渔情、娱乐、渔业为创建主题,坚持推动嵊山镇与枸杞乡集群化发展,逐渐成为美丽城镇海岛样板。(市海洋经济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