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推进海洋综合治理推动“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岱山县始终积极推进海洋综合治理进程,从顶层设计、低空赋能、行业重塑等方面推动“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环杭州湾近海海域水质持续改善。
一、深化专项整治,实现船舶修造行业“华丽转身”。制定并印发《岱山县修造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实施方案(2024年)》,向县域内17家船企下发了开展专项整治的要求,多次组织17家船企负责人和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参加市县两级组织的培训会和专题部署会议,明确整改举措和整改时限。同时,还成立县修造船行业工作专班,针对所有船舶企业成立“一对一”专项整改工作组。自去年船舶修造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投入整治资金约600万元,新配备有机废气移动收集处理设备40台(套),焊接废气收集设备300台(套),新建初期雨水收集池15只,整治工作总体完成率在95%以上,全县船舶行业环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
二、挖掘低空经济,持续提升监管能力。依托涉海应用场景优势,发挥低空经济在推动海洋综合治理的独特优势,在岸线执法、排口巡查、工业废水排放监管等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了入海排口全部监管、近海海域基本覆盖、常态化巡查快捷高效、突发事件实时跟踪的监管格局,走出了一条海洋生态环境监管新路径。利用形成场景-算法-数据和问题-事件-处置的“低空+治理”新模式,打造生态环境保护“低空哨兵”,有效解决监管人员不足和复杂地形难监管的问题,实现入海排口的全方位监管。
三、坚持政府主导,打造“海上环卫”破解治理“痛点”。为破解长期以来渔船含油污水、废铅酸电池、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回收处置的难题,投入600余万元建设“海洋云仓”综合体,去年12月已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运行。该综合体可根据船舶污染物的不同属性,自动进行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并与海洋云仓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贮存—减量—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监管,达到船舶水污染物“有人收、有处去、方便管”的成效。“海洋云仓”将对进入高亭中心渔港、长涂一级渔港、大衢一级渔港以及万良二级渔港等的岱山籍及外地籍渔船的污染物进行全流程闭环治理,年收集艘次为1500艘次,在收集运力范围内实现入港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岱山县美丽办供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